分享

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喜用“三黄一子”专治治...

 玄易子920 2021-05-09
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喜用“三黄一子”专治

治疗档案:

张女士,32岁,2011年5月25日下午5时初诊。

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入院前一天因进食不当,突感胃脘嘈杂,脘痞不适,心悸,恶心,呕吐,始为胃内容物,继则呕血,共呕吐7次(为咖啡色液及鲜红血)共约1000ml,大便下血,色紫如柏油样,此刻患者眩晕欲扑,面色苍白。急诊入院。

检验:Hb40g/L,大便隐血( ),测血压7/4kPa,立即给止血芳酸等治疗,并输血,血压稳定。

次日,自感胸脘痞闷,干呕不止,并排柏油稀便2次,症见消瘦神疲,胸闷,面色浮红,汗出,形寒肢冷,口干口苦,口唇干裂,舌质红绛,苔黄腻而粗糙,脉细数。

证属阳明积热,虚火上炎,络血外溢,呕血后又见虚阳外越,气虚不固,形成上热自热,下寒自寒。

急以泻心汤釜底抽薪,清泻阳明积热,下降无形之气,配附子温阳固脱。

中药方(附子泻心汤):

附子、大黄、黄芩各10g,黄连6g。连服3剂,药后呕血即止,精神好转,胸闷消失,大便转黄,食欲增进。改方连服12剂,诸症消失。

方源: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黄芩3g,黄连3g,大黄6g,附子(先煎)3g。水煎服。
功效:平调寒热。

总结:

《医学原理》曰:“血热者,阳气陷于血中,血因而热。”“阳盛则火动,火动则载血上行。”

本案阳明火热炽盛,灼伤血络而成呕血,故治以泻心汤清其上热,热清血自止,呕血后又见消瘦神疲,面色浮红,汗出,形寒肢冷等虚寒之症,故加用附子回阳救逆,温补真阳,使热清阳达。诸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而获效。
(上述方法仅供参考,不得自行用药,须咨询专业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