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颍州文学.散文】连璧||在时光里研药作引的诗人

 颍州文学 2021-05-10



在时光里研药作引的诗人

文/连璧

时光是最难熬的一味药
研多少相思作引,也未必倾满
这浅浅的一盏
我的月光之盏啊,比纸还薄
她透明的心让尘世羞愧
却依然夜夜磨洗
比翡翠还硬的光泽
这是细阳瘦马发表在中国诗歌网的诗歌《月光之盏》节选,我一直以为他的诗歌充满悲悯之心,麦子、农民、底层人、生活的艰辛是他一贯的主题,但没想到他也有如此细腻柔软的笔触。这首诗具有古典诗词的意境,很喜欢“时光是药”、“研相思作引”这两句,这是多么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时光与有形的药,把看不见的相思与实体的杯盏相结合,瞬间让人有了物化的想象。作者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了此诗独有的艺术境界,月光、翡翠、八月的露水、一曲箜篌、鹊桥等字眼营造了清幽浪漫的情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象化抒情也许就是他诗歌的风格之一吧。
天忽然又蓝又宽
眼睛不再因为作业而酸涩
孩子们先于鸟雀冲出
春寒,在泥土里
翻滚,跳跃
溅起一串串笑声
砸得经年才醒的草根
龇牙咧嘴,笑着
喊疼
再看这首《惊蛰》,草根龇牙咧嘴,笑着喊疼,将惊蛰时节的景物拟人化,渲染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寒,翻滚,跳跃;草根,笑着,喊疼,这些字句充满动感,像一连串的符号写出了时令的变化,而这一切是从孩子的视角来描写的,脱离了作业的孩子惊喜的看到大自然的变化,于是真的“惊”蛰了。记得以前读过萧红《呼兰河传》的后花园,有一句描写记忆犹新,大黄瓜,小黄瓜,瘦黄瓜,胖黄瓜,还有黄瓜妞儿,字眼里亦是充满了童心情趣,仿佛草木都活了起来。
看桃花的人只
看见春风中的娇艳
看不见桃树
皴裂的皮、盘结的根以及内心
坚硬的核
不知道明日零落成泥
桃花
也在看他
这首《桃花灼灼》颇有卞之琳的“断章”之感,看桃花的人“看不见桃树”,“桃花也在看他”,可见诗人读过很多现代诗,善于吸取前人的优点,又有自己的风格。看桃花的人看不见桃树的皮、根以及内心坚硬的核,也不知道桃花心里装着的是果实,隐藏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其实很多时候事物的表象和内在是完全不同的,当你以为看得清的时候,也许还是一片混沌;当你以为看不清时,或许才是大智若愚。所以这首诗还是一首充满思辨意义的哲理诗。
小时候
中秋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特别亮
父亲切开月饼的动作虔诚而恭敬
横一刀,竖一刀,斜一刀……
四十年后
月亮依然那么圆那么大那么亮
然而中秋节的月饼却越来越小了
我只需打开精美的包装
学着父亲的样子把月饼和着月色三分
一分给父母,他们在地下有知
一分给儿子,他如今远在天涯戍关守边
还有一分,给我自己和身边的亲人
节选于《两地中秋》,第一段作者不厌其烦的描写父亲切月饼的动作:横一刀,竖一刀,斜一刀……这种白猫的手法渲染了父亲虔诚的心。后面一段融入了古诗词的意境,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很自然的化用了古词,却不着痕迹,将现代诗和古体诗巧妙的融合在一切。同时作者将小时候和四十年后的中秋节进行对比,月亮依旧,只是人不同了,诗歌里似乎蕴藏着物是人非的怅惘,然而怅惘之余,诗中的“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切分月饼,延续了亲情伦理,往日似乎再现,让全诗情感有了一波三折的起伏。
在枫桥等你
等你驾一叶扁舟,涉黄檀溪而来
等你曳一尾游鱼,越白水溪而来
等你,在风雨千年的古驿站
等你,在明月清波的枫溪口
这首诗的第一段充满了音律感,用排比对仗的语句,营造了一种等你的氛围,一唱三叹,循环往复,情感层层递进,和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曾经提倡的风格有所相似。另外诗歌里意象丰富,画面感很强,扁舟、游鱼、古驿站、枫溪口等仿佛将人带入了古老的画卷,别具美感,可见诗歌不仅要有思想内涵,更是用来吟唱和观赏的。
我坐在时光里等你
听窗外暮雨殷勤
嘀嗒嘀嗒,如风动如心动
轻叩檐瓦和窗棂
从昨夜到今晨
从醉里到梦里
我坐在时光里等你
看流年白驹过隙
吧嗒吧嗒,蹄声碎蹄声咽
踏醒冰河与心河
从故土到异乡
从前世到今生
这首诗是他诗集名字《坐在时光里等你》的主诗,用词极其讲究,长短句相间,相声词、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可读性,每两段对应的字句都相同,讲究平仄押韵,就像我曾经读过的一首英文诗歌《箭与诗》,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的水平。当然,瘦马的诗歌风格多样,有这样文采斐然、朗朗上口的,亦有朴素自然、简明扼要的,比如《相对》。
妞上学
妈妈接送
天下雨
天下雪
天又晴了
妈妈不辛苦
只是车轮
会偶尔感冒
没有一句华丽词藻,寥寥数笔勾勒出妈妈和女儿相对的情景,不渲染却自动人,就像一幅简笔的素描,在平淡朴实娓娓讲述中,给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最后一句,妈妈不辛苦,只是车轮会偶尔感冒,正话反说,别具意味,启发读者思考。瘦马的诗歌还直面生存的艰辛,无奈的现实,比如《我的亲哥哥》:
我的亲哥哥
远在云南打工多年未回的哥哥
早上九点发来一条微信
说是临时有困难
借我四千元人民币应急
最后还附了一句:
下月发工资就还你。
“ 下月发工资就还你”,这句大白话,非常符合作者所表达的哥哥的打工者身份。且不论诗中所述是亲身经历,还是另有所指,其表达的那种兄弟之间借钱的状态与举动,想来必然是生活的真实。连亲兄弟之间都要如此忐忑表态,也恰好折射了生活的残酷与无奈,由此让人想到鲁迅的闰土那最后一句“老爷”的呼唤,而不禁潸然泪下。善感的作者用最朴素的大白话记录了这一刻,这种表达是非常有冲击力的,可以说直指人心。可见诗歌可以文采斐然,注重音律节奏,也可以大白话,不加修饰,只要能打动人就好。当然,这种大白话的表达与现今流行的所谓“口语诗”、“口水诗”有着天壤之别。这种风格的作品同样还体现在他的另一首诗歌作品《味一品小店的时光》里,他描写早晨的面摊,也很接地气,说一群人挤在早点摊位,流着汗拼命挤在逼仄的空间,连阳光挤进来都有点费力,一语双关的展现了农村人到城市打拼的艰辛,也揭示了残酷的现实与诗和远方的辩证关系。
这些所谓写诗的人,每一次
他们都三五成群,煞有介事
怀揣诗歌与梦想,挤开小店的阳光
站稳脚跟,高擎酒杯
仿佛要告诉那些步履匆匆的世人
生活,不仅要挥汗如雨
还要有汗水之外的惬意与悠闲
瘦马的诗歌想象瑰丽,出语夸张,他说乡愁老去,乡愁还会老去吗?但正因著一“老”字而境界全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人说,诗歌贵在文采音律,要有诗情画意;有人说,诗歌贵在直面现实,要有思想深度,而瘦马恰好同时具备这两点。他读过大量的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将心中素养自然地融入诗句。出生乡村的他,亦感受过生活的艰辛,父辈和兄长的打拼,让他对底层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同情。还有人说,儿时的经历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写作源泉,不无病呻吟,不一味的风花雪月,反而更有张力。有时我读他的诗歌,和他的人很难结合在一起,在我眼里大大咧咧、不善言辞的他,竟然也有清丽婉约的文笔,更有发人深思的呐喊,究竟哪种才是诗人的本我呢?或许这很难让人得出明晰的答案,但并不妨碍人们对他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近年瘦马诗歌作品屡有获奖,且凭着实力上《光明日报》,上《延河》,上《诗歌月刊》,上《诗刊》等国内一流诗歌刊物,令人不禁对他的创作充满期待。


作者简介:连璧,女,1975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现供职于巢湖某单位新闻中心,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业余时间偶尔将心海浪花流于笔端,系安徽省作协会员,散文作品多感性、唯美和诗情画意。


热文榜

“天长饮水”倾情赞助  《颍州文学》纸刊即日付印

 颍州区“初心永向党”庆祝主题征文活动启事

《颍州文学》内部纸刊征稿启事 

【颍州文学.散文】李敏||大美黄楼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吴国繁||宅舍情长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刘敏||洪水围困的33个日子 ——2020年抗洪抢险周通工作纪实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郑宏光||党史映我心 奋进新时代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田琬琪||致中国共产党的一封信

【建党百年征文.诗歌】马贺||我很遗憾——参观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有感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王文明||战友陈军

【建党百年征文.纪实】葛继红||蒙洼的春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