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这首诗,读起来很下饭

 谷山居士 2021-05-10
图片

很久没买猪肉,厨艺又很烂的诗词君,

一听妈妈说,猪肉降价了,十几块一斤,

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买两斤倒腾倒腾,万一做成美食了呢。

行动之前,先读一首诗压压惊,

巧了,正好看到苏轼的《猪肉赋》:

猪肉赋(食猪肉诗)

图片

宋·苏轼

静洗锅,少着水,

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解析

图片

首先要刷锅,注意是“静洗锅”,要心平气和,勿心焦气燥,否则煮出来的肉没有灵魂。

接下来是“少着水”,至于多少,东坡先生没有明说,大概是量肉而定吧。

其次要小火慢煨,多小的火?“柴头罨烟焰不起”,“罨”通“掩”,覆盖之意,柴头盖着火苗,不要让火苗窜高,最好似燃未燃的那种。一句话概括,就不多就是炖肘子的火候。

如此小火,要想炖熟猪肉,必定花费大量的时间。其间,性子急的人或许忍不住加大火候,东坡说了,“待他自熟莫催他”,耐心等候就是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吃不了东坡肉。“火候足时他自美”,时间到了,味道自然就美了。

这就成了?清水煮?不加油盐酱醋姜葱糖?毕竟是诗不是菜谱,没必要交代细枝末节。又或许,东坡有所保留,毕竟是独家秘制嘛。

图片

写到这里,东坡还不忘感叹一下:黄州的猪肉真是便宜啊,“价贱如泥土”。重点是,有钱人不屑于吃,怕掉档次;穷人吃得起,但又不会煮。这才便宜了他这个又穷又“解煮”的人。“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这种叹息,反而衬托出苏轼“化腐朽为神奇”的烹饪快感。

味道如何呢?自不待言,怎一个美字了得!大早上,打两碗,吃得一滴不剩,自己吃饱,管别人说啥——“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读到这里,你可能忘了,此时的东坡正谪居在黄州,处于人生中最艰难最低沉的一个阶段,但他还能气定神闲去研究美食,并做到了乐此不疲,这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图片

后来,据说这首诗传了出去,人们争相仿效这道菜的做法,并给它起名“东坡肉”,也有说“东坡肘子”。

到今天,“东坡肉”的做法和食材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可谓色香味俱全。它红得透亮,色如玛瑙,软而不烂,肥而不腻,成为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名菜。现在,猪肉降价了,虽不至“贱如泥土”,却也满足人们放开吃的需求。那么,你准备好炖肉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