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撷乡音,叙谈乡情

 风吟楼 2021-05-10

“笃、笃……”一阵轻轻地叩门声之后,语保征集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一位身材颀长、挺拔的老年人走进了办公室,他一边礼貌地和工作人员打着招呼,一边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了《海拉尔的各位“老铁”们,国家喊你为家乡“代言”》的征集海报,恳切地说:“各位老师,我叫程海明,是一名退休的音乐人,我热爱音乐,更热爱生我养我的家乡,所以我想为我的家乡代言!”

程海明,海拉尔区第五中学的退休教师,父母年近不惑时生育了他,自小生长在海拉尔的他,在勤劳善良的父亲、博爱且识大体的母亲的悉心教育下长大,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他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美丽的草原也使得他的性情爽朗豪放。
在与我们的对话中,程老师深情地说,父母已经离开了,一直希望可以用方言谱写一首歌,因为方言里带着父亲的期待和母亲的温暖。尽管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通话成为了他的工作语言,但是,每每和家人在一起时,交流使用的还是海拉尔地区的方言。他因此感觉到方言就是乡音,是一直萦绕在自己脑海里,剪不断的乡情。只有在乡音里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无论经历了什么,无论有怎样的喜怒哀乐,都在乡音缭绕的那一刻得以寄托。我们被他的激情感动着,毫不犹豫地把他放在了备选人员中。在与我们的交谈中,情到深处时,他总是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就这样,程海明老师如愿做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海拉尔课题的发音人。活动结束后,他找到语委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到: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深地意识到,方言就是一个人的根,它时刻提醒我不要忘记根本,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作为教师,说普通话是最基本的素质,可是每次和家人说起家乡话,就觉得很温暖,就会觉得母亲依然在身边,这种感情我理解是乡情,我一定要将它传承下去,尽我最大的能力来宣传它,因为它在我心里就是那最深的情感
一天,程海明老师带着爱人哈森老师再次来到语委办公室,送给我们一些公益演出的票,邀请我们参加呼伦贝尔市老年合唱团的公益演出。哈森老师是纯正的蒙古族,优雅大方、热情爽朗,担任着呼伦贝尔市老年协会合唱团的团长,对于方言的传承,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在他们热情地邀请下,我们观看了这次演出。
演出的序幕徐徐拉开,我们欣赏着美丽动听的歌舞,节目的最后,是程海明老师和哈森老师的对唱,两人一起用普通话、蒙语两种语言演唱了《月亮之上》这首歌曲,歌声悠扬,动听极了。突然,在歌曲的中间部分的说唱时,歌词变成了“有一种挑逗,叫撩哧;有一种坚强,叫皮实;有一种口袋,叫挎兜;有一种不行,叫完犊子;有一种摔倒,叫卡跩了;有一种发愣,叫卖呆儿;有一种厕所,叫猫楼;有一种味道,叫哈拉;有一种大话,叫扒瞎。崴了脚,闪了腰,后脑勺磕个大金包;大雪地,滑呲溜,刚出锅的粘豆包……”
舞台下面一片嘘声,一会儿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会心地笑了,这不仅仅是一个节目,更多的是回味,传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过程。每种语言的文化价值都值得尊重与传承,自然也包括方言,因为语言多样性的存在,人类的文明才斑斓绚丽如春花一般生机勃勃,这是人类的骄傲,也是人类美好的享受。 
方言也是乡音。“乡音难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眷恋着乡音,多少背井离乡的游子在异乡听到熟悉的乡音总是无比激动。乡音,已经融进了人们的感情里,如何割舍?
真可谓“撷一丝乡音,与你,与我……捻一缕乡情,一路高歌”!

作者简介


孙稚,内蒙古人,内蒙古自治区督学、自治区汉语言文字工作视导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主任。 

题图来源:搜狗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