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关键和标准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5-10

学校的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内容,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把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以重视。而要建设优质的学校课程,做好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是重要的前提

杨四耕教授在《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七个关键》一书的前言中,提出了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关键和标准的基本主张,这些内容对于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细细地品味和研究。

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
学校整体课程是为实现育人目标、整合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内的课程之总体,也就是本校的所有课程,内蕴学校层面的课程情境、课程哲学、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完整课程要素。

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
静态角度看,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是文本,是指导学校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的文本;
动态角度看,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是过程,是课程决策、课程设计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因此,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动词。

一所学校应该基于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建构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模式。应该以学校发展背景分析为基础,以一定的课程哲学为引领,以个性化的课程结构和特定的课程功能为主要内容,建构富有学校特点的课程模式。


学校课程规划的七个关键:
课程情境、课程哲学、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管理与评价是学校课程模式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学校课程情境是课程模式的土壤,课程哲学是课程模式的灵魂,课程功能和课程结构是课程模式的主体内容,课程实施是课程模式的必要运作,课程管理与评价是课程模式的基本保障。由此,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可以围绕以下七个关键展开:

一是清晰学校课程情境,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情境:

二是高瞻学校课程哲学,这是学校课程规划的灵魂;

三是把握学校课程功能,以育人目标为导引建构学校课程体系;

四是设计学校课程框架,把握学校课程的横向分类与纵向布局:

五是布局学校课程实施,落实育人方式变革;

六是改进学校课程评价,运用多维评价促进课程品质提升;

七是推进学校课程管理,保障学校课程扎实落地。


学校课程规划的八条标准:
课程规划是给自己看的,为了给自己看,更为了方便自己做,为了更有条理地做,更有追求地做,好的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要追求八条标准:

一是源头清,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和现实;

二是特色亮,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是方向明,有一以贯之的学校课程理念;

四是有挑战,定位“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挑战性;

五是愿景感,学校课程变革的愿景富有激励性;

六是经验性,总结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

七是冲击力,立意悠远,表述准确,有利于撬动学校课程变革;

八是无止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这八条标准可以供学校研制课程规划、推进课程变革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