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胼胝体发育不全、颅内脂肪瘤丨影像及临床诊断要点

 懂你473 2021-05-10

(1)胼胝体发育不全

术语

  • 胼胝体和海马连合纤维部分或完全缺失

影像

  • 矢状位和冠状位上胼胝体缺失

  • 侧脑室庭部/后角扩大(“侧脑室后角扩大畸形”)

  • CT上,侧脑室后角扩大是诊断的关键

  • DTI:胼胝体纤维束形成Probst束而不交叉,胼胝体缺失

  • 大脑前动脉垂直/向后走行(未绕过胼胝体膝部)

病理

  •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最常见的表现:超过130个综合征

  • 可为完全或程度各异的部分缺失

  • 可有大脑半球间发育不良:脑膜囊肿、脂肪瘤

  • 可为综合征的一部分

临床要点

  • 任何年龄,一般在幼儿时期发现,是胎儿中最常见的畸形

  • 癫痫发作、发育迟滞、颅骨畸形/器官间距过远

  • 散发性/孤立性胼胝体发育不全:3岁时正常或接近正常(75%),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来

  • 胼胝体发育不全有伴发的/综合征性异常=预后最差

诊断纲要

  • 直接寻找胼胝体缺失或不全,而非间接征象

  • 对伴发损害进行全面评估

图片

  • 彩图:冠状位显示缺乏横向的胼胝体和分隔的侧脑室,大脑纵裂延伸至第三脑室;Probst束内含有纤维走行方向改行的正中矢状面旁方向的胼胝体纤维。

  • 矢状T2WI:胼胝体和海马连合完全缺失,前连合正常(空箭)。大脑前动脉垂直向后走行(黑箭),扣带回脑沟呈放射状(白箭)。

图片

冠状T2WI:侧脑室体部远离中线分隔,侧脑室腔被透明隔小叶从内侧压迫(空箭);透明隔上部有纤维走行方向改行的胼胝体纤维(Probst束)和下部有穹隆柱。大脑镰和大脑纵裂延伸至第三脑室顶部。圆形海马被巨大的侧脑室下角环绕(白箭)。轴位T2WI:侧脑室三角区/后角扩大。

图片

  • 大脑半球间脂肪瘤合并部分后部胼胝体发育不全

  • 胼胝体发育不全、大脑半球间囊肿、脑室周围结节状灰质异位、大脑半球不对称

图片

  • Chiari II畸形、胼胝体部分发育不全

  • DTI:完全性胼胝体发育不全,未交叉的胼胝体纤维(直箭)在中线两侧形成粗大的背腹向走行的纤维束,位于放射冠(空箭)内侧,扣带回(弯箭)外侧。(横向神经纤维:红色,背腹向走行:绿色,头尾向走行:蓝色)

(2)颅内脂肪瘤

术语

  • 颅内脂肪瘤

  • 成熟的非肿瘤脂肪组织肿块

  • 中枢神经系统脂肪瘤是先天畸形,不是真正的肿瘤

影像

  • 轮廓清楚的分叶状具有脂肪密度/信号的脑实质外占位

  • 80%为幕上

  1. 40%~50%位于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方;可延伸进入侧脑室、脉络丛)

  2. 15%~20%位于鞍上(与漏斗和下丘脑相连)

  3. 10%~15%位于顶盖区(通常位于下丘/小脑蚓上部)

  • 20%位于幕下

  • 桥小脑角(可延伸进人内听道、前庭)

  • 软脑膜为基底的分叶状脂肪肿块可包绕血管和脑神经

  • CT:-50HU至-100HU(脂肪密度)

  • 钙化多变,由无到广泛

  • 标准自旋回波MR:TIWI高信号

  • 脂肪抑制后为低信号

主要鉴别诊断

  • 畸胎瘤:位置与脂肪瘤相似,组织来自三个胚层

诊断纲要

  • 当怀疑脂肪瘤时,采用脂肪抑制序列

  • TIWI上的高信号可能由其他(短TI信号的) 物质引起吗(如亚急性出血)?

图片

  • 冠状位示意图:胼胝体发育不全伴发巨大的管结节状大脑半球间脂肪瘤,包裹动脉,并延伸进侧脑室。

  • 9个月大的婴儿,矢状位T1WI显示曲线形半球间脂肪瘤,高信号,后部比前部厚,其包绕胼胝体后部,延伸至胼胝体下方进入中间帆腔。

图片

一位新生儿的矢状位T1WI显示大脑半球间脂肪瘤,位于楔形残留的胼胝体的背侧,大脑其余部分正常。同一位患儿,轴位T2WI压脂显示脂肪瘤为低信号,位于大脑半球间,通过脉络膜裂延伸进入侧脑室的脉络丛间质中。

图片

大脑半球间脂肪瘤、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发育不全

图片

下丘脑、顶盖区脂肪瘤

图片

右侧桥小脑角脂肪瘤

↓ 内容节选自图书:

《脑部影像诊断学》 主译:吴文平 等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关注和支持!

你的阅读就是知识存在的意义!

你的经验就是医者仁心的基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