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家长建议移出教材,问题到底出在哪?

 逐暗者坠 2021-05-10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

当代教科书的编纂,无疑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任务,而除了要编纂教科书,还要时刻面对家长们的怀疑。前有诸葛亮《出师表》是愚忠思想,后又刘禹锡《陋室铭》在歧视穷人,现在就连辛弃疾的《破阵子》都不放过,有家长甚至建议将这首词移出课本,那么辛弃疾究竟又犯了什么“错”呢?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一生留下了600多首振奋人心的诗词,而与他的文学成就对应的,则是他早年带兵的经历。这位词人可不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而是一位敢于沙场搏命的悍将。辛弃疾出生于金国,曾经跟随耿金起义,带着十几个人冲入金军营帐抓住了叛徒张安国,并且带回南宋。

在归降南宋之后,先后献上了《美芹十论》和《九议》,是当时为数不多看清时局的将领。奈何他与当权者政见不合,国家偏安一隅不敢再起战乱,最后辛弃疾屡遭弹劾愤然退隐山林。即使如此,他却依旧心心念念着北伐,在韩侂胄主持开禧北伐时,辛弃疾欣然从军,奈何此时他已经六十多岁,没过多久就病逝了。

而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在他晚年时期,写给自己的好友陈亮(字同甫)的。通过追忆早年抗金事迹,来表达自己老当益壮,依旧可以上阵杀敌,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奈何国家不予重用,最后华发丛生,英雄迟暮,再想收复失地只怕没有机会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因为悲凉壮阔,意境高远,而被选入中学生语文课本,很多人都学过这首词。事实上辛弃疾绝对是历史上作品被选入课本最多的词人之一,除了《破阵子》还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及《南乡子·等京口北固亭怀古》。

只不过其中最著名的《破阵子》如今却受到了一些家长的非议,他们认为这首词中的“醉里桃灯看剑”充满暴力,不适合给中学生阅读,会让中学生提早接触到暴力因素,从而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和思想健康。

看到这里许多网友都忍不住站出来叱责:“这简直是瞎胡闹!”《破阵子》作为辛弃疾的名篇,不仅是冠绝古今的著作,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怎么到家长口里就成了“暴力诗词”。其实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就连诸葛亮的《出师表》都能被家长说出愚忠,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被评价为歧视穷人。

事实上这些情况之所以发生,大多是因为某些家长本身学识水平不够,从网络上听到一些“专家”哗众取宠的发言之后,听之信之,并且大肆传播。最后就造成了许多人都听信谣言,甚至建议移出课本的现象。

从本质上而言,就是某些家长无法分辨出文学作品的好坏,没有读懂其真正内涵。但是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知道从哪看到一些曲解就拿来大张旗鼓的宣扬,最后误的只有自己的孩子。

再者而言,孩子们从小接触到的暴力因素还少吗?光电视剧和身边就有不少,对于自己的言行不加以约束,反而质疑课本教材,这或许才是许多家长最大的问题。他们往往看不到自身的原因,下意识地将问题归结到其他人身上,但凡自己孩子出现问题,错的一定是别人,而最可怕的是,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不得不说,课本教材是经过反复深思熟虑,最后才决定的,教育部门制定的教材,充满权威性。至少不存在某些家长质疑的问题,某些家长如果有时间,不如看点鸡汤,多研读一些传统文学,说不定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更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