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房一间(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1-05-10

                        住房一间(散文)

                                  飞翔

    进入改革时代,父母当家,1983年冬拆除3间土屋,用责任田换了一块宅基地,新修了4间红砖瓦房。总造价大致4000元,父母和两个弟弟住东边3间,我和妻子住西边1间。

     这间房子有30平米,分为上下两小间。15平米住人、放家具,15平米作堂屋,存放家里的粮食、农具。厨房单独搭了间矮房子,有6平米,里面砌了一个鸡笼、放一口水缸、修一门红砖抽风灶。那几年客人来了没地方住,客人是不在我家过夜的。

      1984年春家里添了一口人,1985年底又添了一口人,住房一个老式床,外加一个梳子床。1987底家里共有5口人,人均住房面积6平米,就像文革期间城市人的住房条件。

     我在这间房子整整住了10年。教书工资低,种田收入少,集体摊牌提留款重,几乎是年年愁钱花,逼迫我们夫妻俩顶严寒、熬深夜,写春联、做中堂,利用寒假上集市叫卖,换些钱弥补家里的开销。

     从大集体过了的人以为农村一搞责任制,农民家庭就富裕了。其实抚养孩子的家庭,都要经历一个愁钱花的日子。2000年以前,不知多少农民孩子因交不起学杂费而中途辍学。我是老师,决不让子女中途辍学,咬着牙关挣钱,供养他们读书,不怕丢面子欠人情,只要有人帮我我是接受的。

     年收入不到2000元,我们养大了3个孩子,真是不可想象。妻子怀孕,仍然要下地劳动。在家里生小孩,一周后下床干家务。我一边教书,一边种田,还要一边做点家务。我的孩子出生后没用尿不湿,没打疫苗预防针。他们读小学、初中享受教师子女照顾,每学期只交书本钱。读高中、中专、大学没有任何照顾。

     那间房子不大,显得拥挤不堪。里面摆两个床、一乘五屉柜、一乘挂衣柜,还有我的一张写字桌。地皮一直没有硬化,西边的窗户一直没有刷油漆。房间只有一盏15瓦的白炽灯,堂屋和厨房共有一只15瓦的白炽灯。1985年为了防家里人中暑,我花260元(相当于5个月的收入)买了一台质量好的立式电扇。这台电扇用到现在还没有出过一次毛病,真是质量优良!

      那间房子我熬了多少夜晚数不清。妻子和孩子熟睡了,我在灯下看书、写作。冬天妻子带着孩子上了床,我还在灯下写春联、做中堂,10年从未间断,乃至后来添了房子还没有停止这行买卖。妻子种3亩地、喂鸡喂猪,种好菜地,做家里人的鞋子,天天有活干。

      什么叫辛苦?我认为收入低,嘴巴多,当家最幸苦。我不认为教书辛苦,而感到肩挑家庭重担很辛苦。孩子病了,不论是白天或是晚上,我必须马上送她去卫生所诊治。孩子要换件衣服过年,我们父母必须上集市买一件新衣服让孩子们过年,高兴高兴。孩子们上中专、大学,需要学费和生活费,我们必须想尽办法筹奏。

       我们夫妻是从小吃苦长大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不感到生活苦,所以大胆忍辱负重拉扯大了3个孩子。现在看来不可思议!

      一间住房,造价1000元,父亲要我出了500元。当年手里没有钱,给了我们喂的一头肥猪,折算200元,我写下300元的欠条,第二年底还清的。这就是我的家庭初期的家境。黑白电视机是1993年底,家里添做了70平米瓦房才购买的,大女儿当年有9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