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

 山河教育网 2021-05-10

新生儿颅内出血

重点难点
掌握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熟悉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分类
了解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和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  因
ž  早产
ž  缺血缺氧
ž  损伤性(以产伤为主)
ž  其他
早 产
缺血缺氧
损伤性
产伤
  • 胎位不正、胎儿过大、产程延长等使胎儿头部过分受压
  • 高位产钳,胎头吸引器、急产、臀牵引等机械性损伤
其他
  • 频繁操作:头皮静脉穿刺
  • 吸痰、搬动、气管插管等
  • 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
其  他
ž  新生儿凝血功能不足、肝功能不成熟
ž  其他出血性疾病
ž  母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期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药物
ž  不适当输入高渗溶液(碳酸氢钠、葡萄糖钙、甘露醇等)→毛细血管破裂
常见症状和体征
神志改变       激惹、嗜睡、昏迷
呼吸改变       增快或减慢、呼吸不规则或暂停
颅内压增高    前囟隆起、脑性尖叫、惊厥
眼征               凝视、斜视、眼球震颤
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肌张力            增高、减弱或消失
其他               不明原因苍白、黄疸、贫血
分 型
  •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实质出血
  • 硬脑膜下出血
  • 小脑出血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                                                 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
头颅影像学检查分为四级
  • Ⅰ级   室管膜下出血
  •  Ⅱ级   脑室内出血,无脑室扩大
  •  Ⅲ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  Ⅳ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临床特点
  • 主要发生于GA<32周、BW<1500g早产儿,GA愈小、BW愈低,发病率愈高
  • 出血发生时间50%在生后<24h,90% 在<72h仅少数发病较晚
  • 预后 
      Ⅰ级~Ⅱ级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Ⅲ级~Ⅳ级出血者死亡率较高,幸存者常合
   并梗阻性脑积水,遗留智力、运动发育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头颅B超
左矢状切面:室管膜下出血(箭头)
侧脑室内出血(箭头)
侧脑室无扩张
冠状切面 :双侧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明显扩大,
左侧更明显
冠状切面:右侧脑室内出血(箭头)破入临近脑实质→右颞-枕叶脑实质出血(箭头)
头颅CT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出血原发部位在蛛网膜下腔内,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较常见一种类型
  • 病因    主要为缺氧、酸中毒、产伤
  • 多数出血量少,无临床症状,或易激惹、肌张力异常等轻的神经系统表现,多于1周内恢复正常
  • 部分生后第2天发生惊厥,但发作间歇表现正常
  • 预后   大多数良好,极少数因大量出血短期内死亡或遗留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头颅B超
冠状扫描:示蛛网膜下腔 (E)和半球裂隙(I)显著增宽,蛛网膜和皮层表面回声增强,S为矢状窦
头颅CT
外侧中央沟及大脑表面沟多发浅条状及点状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血(箭头所示),大脑弥漫性水肿
脑实质出血  IPH intraparenchymal hemorrhage
  • 常见于足月儿,由于小静脉栓塞、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所致。
  • 出血部位、量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而异。
  • 少量点片状出血,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脑干出血可出现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脑干症状。
  • 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
头颅B超
冠状切面:双侧大脑半球团块状强回声光团,左侧更重,脑中线轻度移位→脑实质出血(箭头)
头颅CT
HIE并皮层下多发灶状出血(箭头)
白质小血肿(箭头)
白质广泛性水肿
右侧室管膜下出血(箭头)
白质血肿 (箭头)
头颅MRI
弥漫性皮层下出血(箭头)
基底节出血(箭头)
弥漫性水肿
硬脑膜下出血      SDHsubdural hemorrhage
临床特点
ž  是产伤性颅内出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ž  多见于巨大儿、臀位异常难产、高位产钳
ž  助产儿硬膜下血窦及附近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
ž  出血量少,无症状,少数数月后发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
ž  出血量多,出生24h后出现惊厥、偏瘫或斜视
ž  严重的小脑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导致严重后颅凹出血,引起脑干压迫症状、出生后数小时死亡
头颅B超
冠状切面:右侧大脑半球(顶额颞叶)表面大片无回声暗区,脑实质受压变形(箭头)
右侧硬脑膜下大量出血
头颅CT
硬脑膜下出血(箭头所示)
头颅MRI
小脑出血   CHcerebellar hemorrhage
包括
ž   原发性小脑出血
ž   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扩散至小脑
ž   静脉出血性梗死
ž   产伤引起小脑撕裂
临床特点
ž   多见于GA<32周、BW<1500g的早产儿或有产伤史的足月儿
ž   严重者出现脑干症状频繁呼吸暂停、瞳孔变化、心动过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头颅B超
冠状切面显示小脑部位弥漫性强回声改变,左矢状切面示小脑回声显著增强,小脑失去正常形态,边缘不规则→小脑出血(箭头)
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à提供诊断线索à头颅B超、CT、MRIà确诊
头颅B超
  • 无创、价廉、床边操作、连续进行
  • 对颅脑中心部位病变分辨率高,是PVH-IVH特异性
诊断手段→首选
  • 出生后尽早进行,1周后动态监测
CT  
  •   有助于了解颅内出血类型
  •   最适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MRI
  •   分辨率高,无X线辐射损伤
  •   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清晰显示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和CT不易探及部位病变是确诊各种颅内出血、评估预后的最敏感检测手段。
脑脊液检查
  •   需与其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鉴别时进行
  •   镜下:可见皱缩红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糖含量降低,5~10天最明显
  •   乳酸含量低
治 疗
  • 支持疗法
  • 止血
  • 控制惊厥
  • 降低颅内压
  • 治疗脑积水
支持疗法
  • 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避免搬动及刺激性操作
  • 维持正常的PaO2、PaCO2、pH
  • 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灌注压
止 血
  • 维生素K1    5mg/d
  • 维生素C     0.1~0.5/d   
  • 止血敏        0.125g/d
控制惊厥
  • 首选  苯巴比妥钠
          负荷量20mg/kg,15~30分钟内静脉滴入
          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用10mg/kg
          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为5mg/(kg·d)
  •  安定  苯巴比妥钠无效时加用
            剂量0.3~05mg/kg,静滴
    注意    两药合用对呼吸抑制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须慎用
降低颅内压
  • 颅内高压症状→速尿
    每次0.5~1.0mg/kg,每日2~3次,静注
  • 中枢性呼吸衰竭→小剂量甘露醇
    每次0.25~0.5g/kg,每日2~3次,静注
治疗脑积水
  • 减少脑脊液
    乙酰唑胺 50~100mg/(kg·d),分3~4次口服
  •  Ⅲ级~Ⅳ级PVH-IVH
     病情稳定后(生后2周左右)连续腰椎穿刺,
     每日或隔日1次,总疗程2周至1个月,
     防止粘连和脑积水(此法尚存争议)
  •  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外引流,以缓解脑室内压力
     顶骨帽状腱膜下埋置储液器(Ommaya reservoir)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预 后
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围生期因素有关
预 防
  • 加强孕妇保健工作,提高产科技术减少围生儿窒息和产伤;对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治疗。
  • 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医源性颅内出血发生
本章小结:
    新生儿颅内出血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与早产、缺氧缺血、外伤等因素引起;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但确诊需依靠头颅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B超、CT和MRI等检查。三种检查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治疗包括支持疗法、止血、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和治疗脑积水等综合性治疗。


---------------------------------------------------------

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