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刘同福||体悟一种神圣的力量(主播:苡子)

 昵称70808387 2021-05-10

体悟一种神圣的力量

文图/刘同福
主播/苡    子

去福建莆田湄洲岛,是为了参加和拍摄妈祖诞生1061年的春祭大典。十八个人的团队,全是刚刚成立的山东省妈祖摄影艺术院成员,领队是山东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副会长陈照海先生。湄洲岛是妈祖的诞生地,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这一天,“天下妈祖回娘家”,来自海内外的妈祖信众,带着对妈祖的尊崇敬仰和感恩之情,簇拥着各自供奉的妈祖神像,聚集在湄洲岛,共庆妈祖诞辰。每当这个时候,这座美丽的海岛,就会充盈着浓浓的香火气,就会涌动起阵阵激昂欢乐的浪潮。

五月的福建,正是多雨的时节。天气预报告知,3号到5号莆田地区都是阴雨天气。果然,三号中午我们刚刚踏上莆田的土地,天就下起了雨,从港口候船到进岛,一路细雨霏霏,绵绵不绝。整个下午,雨都在时断时续地下着,这让我们不禁担心起翌日的祭典仪式会受到下雨的影响。入夜,妈祖祖庙广场怒放的焰火、民间传统剧目和歌舞以及323架无人机以“点亮夜空,欢迎回家”为主题的表演,让湄洲岛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但天一直没有放晴的意思,雨仍是时断时续的。带着期待,也带着几分担忧,我们度过了湄洲岛上的第一个夜晚。

春祭大典仪式于5月4日上午10时正式举行。早起虽然雨已停歇,但天空依然阴云飘忽,查看天气预报详情,上午还有两次降雨,我们暗自祈愿,希望举行仪式的时候无雨。奇迹和奇观就在大家进场后发生了,随着入场信众和观众的增多,原本还有些厚重的云层,慢慢地变薄变淡,淡得像洁白的棉絮,蓝天显现,阳光流泄,和煦的春光又回来了,大家内心的欢愉溢于言表。装束一新的天后广场,喜庆而又庄重,广场北面悬挂着“湄洲圣境”的巨大牌坊下,布置着庄严的祭台,摆放着猪羊果蔬等一应祭品。南面的天后大戏楼,是“春祭大典”的主席台;东西两侧的看台坐满了参加祭典的信众和观众,人们脸上流露的是尊崇安详和欢乐的神情。祭典时辰一到,随着身着宋代服饰的女司仪激越悠扬的号令,礼炮轰响,鼓乐齐鸣,仪仗队伍整齐列队,迎接妈祖娘娘神像、向妈祖敬献花篮、信众代表向妈祖行拜谒大礼、民俗歌舞表演等依次进行,整个广场沉浸在庄严而又热烈的气氛中,人们把对妈祖的崇敬和感恩之情,融入到每一项程序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到忘却世俗,忘却自我的境界。一个小时的仪式,环环相扣,步步入胜,很快就进入了尾声。当妈祖神像起驾离场的时候,天空又悄然聚起了浓云,天后广场变得空荡后,一场不大不小的雨从天而降。这让人们心中顿时腾起一份感叹,这天象的变化真的太神奇了!当地人告诉我,已经连续几年这样了,仪式前后下雨,仪式却总会在晴朗的天空下进行。有人说,妈祖娘娘喜欢干净,她过生日,一定要先把厅堂冲洗干净,热热闹闹的生日一过,也要再行清扫,妈祖是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洁净安宁。我想这应当是自然现象与人们祈愿的某种巧合吧,可他们笃信这是妈祖神灵显现。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妈祖文化起始于对一位真实历史人物的纪念。据宋代文献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诞生于莆田湄洲岛。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急公好义、见义勇为。曾经点燃自己的屋子作为灯塔,帮助风浪中的船工渔民脱险回港。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林默因救助海难而献出了年仅二十八岁的生命。为纪念这位平民英雄,渔民们在湄洲岛上为她立庙奉祀,希望她继续保佑航海平安。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纪念妈祖的庙宇,史称祖庙。此后妈祖文化逐渐成为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近千年来,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前往往要先祭妈祖,并在船上立妈祖神位供奉,祈求妈祖保佑。自明清以来,妈祖的佑护已不仅限于海上护卫,妈祖信仰融合了儒、释、道教的理念,妈祖成了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妈祖信仰的产生与发展,也引起了统治阶层的重视。自宋徽宗首次下诏封林默为“湄洲神女”,赐庙额为“顺济”后,妈祖封号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共36次褒封,从“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圣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湄洲妈祖被以圣旨颁诏的形式通告全国“以国家谕祭,享春秋二祭”。由此,湄洲妈祖祭典与陕西的黄帝祭典、山东的孔子祭典并称中国三大祭典。2009年9月,以妈祖祭典为代表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球妈祖信众已有3亿多人,上万座宫庙遍布46个国家与地区,妈祖济世为怀、救灾解危、见义勇为的精神远播海外。

一次春祭大典,让我对妈祖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妈祖是人,她是一个正直善良、品行高尚的人;妈祖又是神,她是一尊救世济困、造福于民的神。妈祖由人到神,是普通百姓在对妈祖的纪念中,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塑造和神化的结果。妈祖的故事,有了民间的口口相传,有了历代皇帝的祭封褒奖,妈祖便逐渐成为民间神祇,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亲可敬的女神。妈祖文化的形成与传播,让我深深体悟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境界,既是平民人格的升华,更是民族美德的精华,是需要我们世代传承的精神瑰宝,这其中蕴藏的神圣力量,可以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宁。









 【作者简介】


刘同福(北风轻轻吹),年少从军至退休,曾任某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某部政委。山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喜爱摄影、写作,作品常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和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旅游摄影协会理事、青岛图片库签约摄影师。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诵协会、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杭州图书馆朗诵团团员。学业职业都浸润着文学,希望诵读的声音能带着文字飞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