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三)临证谈理中丸

 火帝养生_WSH 2021-05-10

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如虚多于寒,以人参为君;寒多于虚,经干姜为君。此说也合临床实际。必要的时候,该以人参为君就以人参为君,该以干姜为君就要以干姜为君。

倒过来,我们来思考,以人参为君所治病,往往是内伤病,内伤中焦虚寒证,而这种病需要慢慢的,小量的服药,服比较长的时间,逐步的,循序渐进的服,内伤虚寒证,必须是慢慢地恢复。

而以干姜为君药的,有时候也用于内伤病,但是,更多的是用在寒病,邪实的病,急时的病,这时候,就要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服到肚子里发热。

临证使用时,如以干姜为君者,方中干姜用量不一定独大;而以人参为君者,干姜用量一定宜小,至少不可以与人参等量。

我们前面说的用气味来治病,如果以人参为君,干姜的量一定要小,如果用量相等或者大了,就把人参的君位占了。如果以干姜为君,干姜的用量不要太小就行,也不一定是都要比其他药的剂量要大,有的时候太大了,病人一吃就上火,病人也就没办法吃,一般是等量就可以。

如果我们开汤剂,碰到中焦虚寒的人,经常干姜的用量,往往是没有人参、白术的剂量大的,只是比甘草的剂量大而已。甚至于对于内伤病来说,以虚为主,寒像不显的时候,我们的干姜剂量是很小的甚至只用到三克就已经够了。

三克的干姜,用与不用,也是不一样的。而有很多时候的虚寒证,是需要我们慢慢的,温火一点一点的补起来,就像街上烤红薯一样,用小火慢慢地烤,把里面烤得软软的,而外面的皮是黄色而不是焦糊状的。干姜的用量稍微大一点,外面就会热。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治疗外感病和治疗内伤病思路上的不同。

我们再来看一个病案:李某,男,59岁,2012年3月19日初诊。胃癌术后42天,纳呆,心下痞满,大便少,面色黄白,消瘦,不喜饮水。舌质淡,舌苔白,脉细缓。

一个男人59岁,得了胃癌,诊断出胃癌来,我们能想象得到可能他素体的脾胃功能就不是很好,身体的整体状态相对来说要差一些,身体偏瘦,面黄肌瘦的。

做手术42天了,手术本身对患者的正气也是一种伤损,而现在病人表现的是:不想吃饭,心下痞满,大便也不多,就是肚子也不疼也不酸,就是感觉哪里不对劲,由于不想吃饭,大便也不多,面色是黄白少光泽的,说话是少气无力的,身体是消瘦的,还不想喝水。

一个病人,不想吃饭,不想说话,不想喝水,什么也不想,面色黄白无华,我们想象一下,胃癌术后的病人的那种样子。舌质是淡的,舌苔是白的,脉是细缓的。如果这么一个病人给你看,该如何思考?

能不能用六经辩证?如果用六经辩证能辨到什么地方?三阳肯定不是,三阴里面应该是在太阴。那有没有少阴?如果没有少阴,那就是太阴,如果辨证在太阴,我们用什么方子呢?理中丸能用吗?

如果我们从脏腑辩证考虑,辨到脾胃上,脏腑定位。虚证实证里是不是辨为虚证?是的,寒证热证里面,可以辨为寒证,总结起来,那就是脾胃虚寒证,如果辨到脾胃虚寒证,毫不犹豫的就会用到理中丸。是否没有什么疑问。

证属中虚不运,治以健运脾胃为法。那么针对这个病人的方剂应该怎么开,是否要运用到理中丸的加减?到底应该服用多长时间,请看下一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