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栗江风韵:桐木老街印象(3)

 夕颜·如玉 2021-05-11

桐木老街印象


三、风俗人文
文/饶少萍

老街建埠时年长,齐名五镇扬赣湘。
两省三县吸精华,借重南来北往商。
商兴还需文化先,五湖汇聚吴楚襄。
口音独特标一炽,有别周边县与乡。
发声铿锵短有力,仿佛国语普通腔。

语速急促露硬气,秉性耿直见主张。
听声尚识其人事,遇事非软敢担当。
一句装文释随意,一声吾妈唤亲娘。
归还借物难为你,文化底蕴见日常。
乘凉讲传评小说,野史奇闻品文章。
十里同乡不同音,正宗口音老街上。
付桥以东溪河西,杉木桥止音带湘。
南边过了包公庙,宜春上栗语系张。
采茶剧团花鼓调,最是大戏着古装。
但逢节日或喜曰,一准弦弹锣声响。
团小艺精名气大,进京演出献中央。
居民大部信奉佛,万寿仁寿宫人嚷。
婚丧嫁娶沿习俗,有别袁州与浏阳。
就是同县与同乡,诸多规矩不一样。
小礼红包有讲究,红柜局房各事觞。
有女相亲查人家,布袜酌发等量装。
媒人说合于归日,一物一扛作嫁妆。
瓜子豆子花生子,枣子糖子洒柜床。
育儿娶媳筹彩礼,鱼肉衣鞋担箩筐。
花桥请得新人到,麻饼成封寓发旺。
婚礼次曰定回门,吃罢届席翁婿畅。
动土乔迁选好曰,算命先生生意忙。
起首竖门打平水,平盘收檐架栋梁。
但凡亲友建新房,送菜送粮人力帮。
一应喜事与丧葬,驱邪逐魔边炮响。
春节拜年少尊老,邻里伊始互来往。
十五元宵看花灯,自发组织乐街坊。
二月兴农龙抬头,请神接神祈丰仑。
清明坟前祭祖墓,风雨纷沓断客肠。
五月初一吃包子,初五端午飘粽香。
皮蛋咸蛋雄黄酒,草扇蒲扇敬岳娘。
收割新稻推桨米,粽叶粑粑分外香。
门前摆牲中元节,满街烛燃纸屑扬。
八月中秋月饼甜,日间女婿夜儿郎。
逢一逢五赶集曰,各家各户分外忙。
早起备粮好迎客,烟丝茶水供宾尝。
年终宰猪互请吃,春到继续情义长。
一街没有大富户,最贫不会任断粮。
团结互助民风好,吵架成仇无榜样。

作者简介


饶少萍,网名奕轩,上栗县桐木镇人,1958年出生,高中文化,上山下乡当过农民,也入过伍当过兵,从征后参加过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后便在上栗县乡镇和县直部门从事教育宣传工作直到今年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