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头好| TVB版《西游记》:不止取经,更是修行

 杂纸篓 2021-05-11

01

以前在哪儿看过这么一个笑话: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特别威风,取经路上却打不过妖精,反而总是求助呢?

答:因为在天上,那些妖怪是给人家玉帝工作,用不着卖命;而下了凡,那就是出来自主创业,自力更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我深以为然。

那时候,86版《西游记》火遍大江南北,几乎每个暑假都会在电视上播一遍,直到现在也有着极大的播放量,亦很少有人哼不出那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没有“娱乐至死”,在精神生活单调贫瘠的年代,《西游记》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和共同话题,无数的梗被沿用至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场景成了我们的全民记忆。

凭着良好的“课外阅读”,中学语文的名著知识我们从来不怕。孙悟空桀骜不驯、嫉恶如仇但暴躁冲动;唐僧仁厚善良却懦弱;八戒好吃懒做、迷恋钱色;沙僧就是憨厚老实……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文学艺术刚刚百花齐放,80年代的娱乐圈叫演艺界,不少前辈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戏曲的影子:台词动作夸张、表情细腻真切、服化道色彩鲜亮,最重要的是人物的脸谱化,善恶黑白是非分明。在今天讲,就是“人设单一”。

尊重原著,成为经典,缺少感动。

如果说还原原著是86版成功的最大原因,那么同样也是制约它的“紧箍咒”。因为再大的诚心和再好的演技都只能尽量复刻出一个来自明代的、吴承恩笔下的西游世界,使这部名著拥有了新的艺术形式,算得上诚意之作,却也仅限于此。

越来越多的改编作品出现,不还原的被嘲,还原了的太刻板。然而即便是其中少数大获成功的,也没能赋予文学作品一个全新的价值。

TVB版《西游记》不同,他另辟蹊径,不再追求百分百还原原著,而是在融合西游故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短短几十集后,让我们了解了其中每一个人物,了解他们的因缘果报、爱恨情仇、不得解脱,也更能明白取经的苦难与坚持。

从升级打怪,变成真正的普度众生。

02

对于师徒四人,区别于以往孙悟空的绝对主角,每个人的过往经历和宿命渊源都有了更加详细可信的刻画。

尤其是唐僧,有不少看完这版《西游记》的人都会感叹: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圣僧。眉眼清俊,宝相庄严,面色温柔不严肃,语气虽轻松却有大智慧,一身白衣有禁欲的美感,也有凛然不可犯的威严。

在一些对原著的黑暗解说中,唐僧与孙悟空的地位是平等的。仔细想来,除了身份外,唐僧在取经途中并没有表现出十分的必要性,救孙悟空出花果山不过是为了之后更加安全。事实也证明了,悟空确实冲锋在保卫师傅的第一线,两人算是互惠互利。

可是江华版的唐僧不一样。

他会教弟子们礼佛,最常告诫三个师兄弟的一句话就是“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他细心开导遇到的每一个有“执”之人,耐心劝诫沙僧直面自己吃人的恶念,陪着红孩儿一步一步走到紫竹林,甚至是在梦中也幻想着度化众生;他不再是取经团队的累赘,遇到梦魔时,是他带着众人默诵佛经,才走出了幻境。

不是被保护的工具人,江华版的唐三藏真正成为了四人的核心与信仰,一日日和风沐雨、细心教化,师兄弟对保护师傅的小爱也逐渐变成了普度天下的大爱。

其后再有诸多唐僧,也沾染了人间情爱烟火,不得佛性。

03

无论在哪个版本、哪种形式的西游作品里,孙悟空的存在都是最为突出的。张卫健版的不说真实,却绝对灵性。一次采访中,DK(张卫健简称)曾经提到,其实人们想起孙悟空的时候都只记得他是齐天大圣,却忘了他也是美猴王。

编剧没有选择挖掘原版西游中悟空的戾气和顽劣,反而尽力塑造一个或许坎坷却充满禅意的猴子。不因为无知而闯祸,没有背负“反抗封建主义”的重任,和月老、八仙可以愉快地开趴,终究因为不拘走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幸而遇上了一个好师傅,不断顿悟成长的好猴子。

卓越的故事加上演员自己的理解。

于是,“小靓仔”眼睛明亮缀着星光,嘴角弯弯无畏又放肆,脸颊酡红,喊着:哟!打妖怪,不用怕!

那是DK最风华的时候,他与空空成就了彼此。时间一晃六年,《齐天大圣孙悟空》中再一次拿起如意金箍棒,眼角更多坚毅知命。

把悟空追随唐僧取经看做是合作,对《西游记》来说是适用的,然而对TVB版的却不恰当。一个是单方面的守护,是被紧箍咒圏住的门神,对方心里是不信任甚至忌惮;而另一个则是全心全意的崇拜和孺慕之情,认真学习佛法,念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隐隐有了成佛的根基,师傅也是细心呵护引导。

据说86版《西游记》拍摄的时候,导演为了制作需要,删除了原著中许多晦涩的佛偈经句,是以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快感,却体会不到深意。

而三藏和悟空向我们展示了师徒之间的另一种相处模式,这也是整部剧中改动最大、对“佛”表现最明显的地方。带着对千年前三藏法师的崇高敬意,也织入了香港本土旺盛的佛教文化,继续滋养看官。

04

仓央嘉措写: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道出了修佛最痛便是“断情”,否则为什么取经九九八十一难,都认为最难的一关是女儿国呢?

爱情、亲情、友情……十丈软红尘翻滚,没有人可以真正得到解脱。

猪八戒因为调戏嫦娥,被玉帝判处经历千世情劫,世世痛失所爱,直到遇见唐僧才得到了摆脱轮回的机会。可他痴迷宝象国公主,后又为了“血脉”决定放弃取经;

牛魔王夫妇感情破裂,一味补偿宠溺孩子,结果致使红孩儿犯下人命大错,最后戴上金环封去情欲,成为菩萨座下善财童子;

蜘蛛精诗诗为了寻找前世情人,蹉跎数百年等来了伪善的妖怪;

万妖女王为了通臂猿猴成妖、作孽、皈依。

师徒四人一路走来,有情人、无情人、痴情人无数,世人皆处于七情六欲的痛苦之中,何处有去路?何处有法门?

八戒心有郁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僧却看得明白:荣华富贵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功名利禄有如海市蜃楼,贤妻美妾好比骷髅白骨。一切如梦幻泡影,如流星飞逝;得失生死,只不过统统是黄粱一梦。

我曾痴迷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感情,真切希望两人可以在一起,也有许多作品对这个不太圆满的故事进行了幻想,仿佛唐僧在爱情与取经之间有过多么痛的割舍,也算聊以慰藉,终究是“多情却被无情恼”。

可江华没有割舍,没有迟疑,没有给我们任何安慰。美人眼眸含春诉说绵绵情意时,他没有动心。相比无情更加无情的是,他反过来劝说对方不要执着于情爱,成功使其超脱剃度。

那一刻,所有的偏执和幻想都显得幼稚。本已透彻世间万象,有情无情又从何而来?

弘一法师出家后,妻儿曾找到他。

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道是无情却有情。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05

有句话讲:电影看导演,电视剧看编剧。TVB版《西游记》五位编剧的功力无疑是深厚的。

原著像一本大寓言,以活泼荒诞的方式讲述取经之路的精彩之处,但九九八十一难毕竟有重复过多的嫌疑。而TVB版则对西游故事进行了恰当的整合和删减,使得整部剧的情节更加紧凑,人物更加饱满。

像是轻描淡写的记录,然而细细品来,每一个人或妖都有前尘因果和情不得已。即便是存在感最低的沙僧,也因为自己的毅力感动观音大士,救了师傅和悟空的命。我们看着,似乎也能触摸到电视剧背后的温暖。

单一的人设像快餐,只能咀嚼不得回味。一个人身上的某一点一旦被无限放大,那他其它的特质,无论好坏都将慢慢沉寂,变成陪葬。而真真切切、有血有骨有肉的人,才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叩开心房,让我们体会到五味杂陈。

除此之外,剧组有意搬入了一些当代人的思考。

比如白骨精对爱人的质问:天地万物生为人所食,人吃万物是天经地义,而妖精吃人就是作孽为祸,说着众生平等,可为何上天如此不公?

这个问题,即便是今天也值得我们深思。来自职业、性别、种族、肤色、阶层的歧视无时不在,我们是否可以真正做到平等待人,甚至是和谐地与其他物种共处?

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香港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张国荣、周星驰、林青霞、梁朝伟、成龙……也是《古惑仔》、《霸王别姬》、《大话西游》、《喜剧之王》……

我们隔着时光看过去,既有岁月沉淀的滤镜,也有更多的理性和挑剔。因此更加无可否认,导演确实为我们交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不是浅尝辄止的粗略,而是豁然开朗的点悟。

取经之路正如修行,洗去浮躁暴虐,洗去自私自利,洗去恶念情种。令道心坚定,免于世俗沉沦,如此方可得到大自在。

用芭蕉扇拨不清

念紧箍咒心澄明

合指一算扬起袈裟取我西经

凡间仙界比坚贞

烈火深雪考虔诚

合掌一笑无需爱恨只爱西经

然超脱之道虽美,断舍之道更痛,我等俗人或许永远乐于颠沛在这红尘。 

文/苏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