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小的古城“达濠城”(附古地图)
江湖侠客吴仲湛 摄
2014年7月25日,与知青“笠友”游览汕头礐石海对面的达濠镇。攀登“青云岩”,观赏中国最小的袖珍古城“达濠城”和“巡司埠”。

清代的潮阳地图
从古地图看潮阳海防之重要:弓鞋石炮台,广澳炮台,河渡炮台,钱澳炮台,南炮台。海门营,招宁司,招收场。
吴氏祖祠在华阳汛。“汛”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基层军事单位或驻地,汛的设置常是汉人开垦乡镇城市的主要因素。地图中有角石汛,磊口汛,河溪汛,径门汛,河背汛,莲澳汛,狗母涵汛,沙浦汛,马窖汛,上头乡汛,御史岭汛,等等。

达濠城古属招收都,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今已297年,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城呈正方形,城墙深褐色,高5米,厚1.35米,总长473米,墙顶有城堞。设东西二城门,东门叫达善门(视频),西门称西濠门(视频),均为高3米、宽4.5米的石拱门。城的四角筑有瞭望平台。东门到西门由一长约100米、宽3米的小路相通,这就是小城唯一的“街道”。

古时的达濠城是招收都的政治、军事、经济管理中心。城西设“水师左营守备府”,相当于现在团级军事指挥部;东面设“招宁司巡检署”(当地称“巡司埠”),等于现在的公安局;城北设“招收盐场”,即盐务局。民国后的1918年,城内还有“群英”、“盛德”两所小学,居民有前清时来达濠的小官吏后裔几十户人家。
1939年,日本军队侵占达濠,将城内居民尽数逐出城外,并拆毁了所有民房,至此,达濠古城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空城。
现在城内的最主要建筑是陈厝宗祠。

《潮州府志》达濠城图
达濠城外建筑物:河渡门炮台,达善门,西濠门。城内建筑物:城隍,巡司,守备。
城隍:原意是“城墙”“护城河”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城池的守护神,
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守备:明清朝代武官,管理军队总务军饷军粮职务之正五品官,受各省提督、巡抚或总兵管辖。守备部队主要担负海岛、要塞或特定重要城镇的设防和守卫等任务。
巡司:巡检司之简称,职掌地方治安。即今之“警察局”。




达濠城的建设有一段“古”。却说清康熙年间,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请准在达濠沿海一带构筑城墙,以防御朱明余党与海盗骚扰。当时的地方官许颖觉得在此地建城廓,实在劳民伤财,但不筑城又恐难以向上司交代,于是想出应对办法,建成这座袖珍招收城。此“欺君瞒上”的作法受到百姓欢迎,却难逃朝廷法眼,最终许颖被迫自缢。百姓感而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