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贬低式教育”是悬在孩子头上的一把利剑

 熙桓心理 2021-05-11
快去学习!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不许看手机/不许玩游戏!
真没用/笨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小时候的你,或你的孩子是否也经常听到这几句话?

这是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发布《青少年蓝皮书》,整理出来的“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式教育”的频繁出现的是:激将法、挫折式教育,也叫“贬低式教育”。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你怎么才考了96分,老跟你一起玩的洋洋怎么就考了100分。”

“你怎么就不能像你表哥学习呢!你表哥考了重点大学可厉害了,我看你估计都考不上大学。干脆从明天起别读了,去打工吧!”

“你怎么那么笨,我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孩子......”

这些言语对大多数家长而言就像是日常口头禅,在家长看来这只是刺激孩子进取的一些话,但对孩子而言却是一个沉重的暴击。

去年,南京一个13岁男孩给爸爸留下了一封信,离家出走了。

“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
即使是一封诀别信,也能看出孩子对爸爸饱含深情。他用的称呼是“亲爱的爸爸”,结尾还祝爸爸身体健康。

是什么的原因,让孩子这样伤心难过,又这样恋恋不舍?

民警找到他后,他说,“我内心压力大,爸爸总夸别人家的小孩,感觉不爱我了。”于是,一气之下,就选择了离家出走。

的确,很多父母都会夸别人家的孩子,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较,贬低自己的孩子。

大部分的家长从来不会主动夸赞孩子的优点,更多的是用语言暴力来伤害孩子。这样做只会让他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我们总以为,随口说的几句话,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其实,这种无意识的比较,口无遮拦的贬低,对孩子来说,却是一把利剑。

这种高压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上难免会出现多多少少的缺陷,比如不停的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永远不配得到爸妈的关怀,缺乏自信。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破坏型」孩子,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可孩子怎么做,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总是逃不了“没有别的孩子好”的魔咒。

最后,孩子选择放弃努力,甚至,会把愤怒转向自己,进行自我攻击和自我放弃。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说: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所以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央视有一档节目,采访了一个在家啃老了10年的33岁女大学生。父母恨铁不成钢,不断地指责孩子一事无成。

33岁本应该自食其力,这个女大学生却选择在家啃老,听起来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还是却说都是父母害的。

据这位女大学生的自述,从小到大,母亲最常说的几句话就是“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她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却被父母瞧不起,觉得这份工作没有前途。

在不断的指责声中,她直接就赌气辞掉了工作,然后就一直在家啃老。

了解到背后的原因之后,只能说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才养出了啃老的女儿。

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待业十年的啃老族的转变,背后是三十多年被否定和贬低的人生。

虽然,许多家长之所以给孩子打“差评”,其实主要还是为了鞭策孩子,让他戒骄戒躁,稳步向前。

不过,这种反向激励,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很大

对于一些非常理性的孩子,如果受到压抑,或挫折,自己的应对模式不够灵活的话,更容易造成自己的精神心理伤害。

甚至还可能会促使孩子去策划缜密可怕的刑事案件——如某大学学生弑母、某大学学生投毒、某留学生枪杀导师等。

“儿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 心理学家 费尔贝恩

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不配被爱,也不配快乐。

最终得到的,就是一个自卑、怯懦、郁郁寡欢的孩子。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卑,性格懦弱,甚至在面对美好的事物的时候,会产生“我配不上这么好”的想法。

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实验中随机抽取了18名普通学生,让老师提高对他们的期望值,并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如鼓励、表扬等)。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被老师所期望的学生,不仅智商得到了提高,而且综合能力也变得更强。

期望和赞美是人的内在需求,也是激励的一种有效手段。

父母如果一定要拿孩子去做比较,不要拿孩子和其他人做「横比」,而是让孩子和自己做「纵比」。

考试分数比上次多了1分就是进步;
错题比上次少了1道也是进步;
重复性的错误没有再犯更是进步。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学会发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并适时给予他们表扬,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方式。

熙桓心理

其实,每个孩子的未来,都藏在父母的嘴里。

“我是为你好”似乎成为一道免死金牌,让一切的嘲讽、谩骂、比较、挖苦、贬低合理化。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你越是批评孩子,孩子就越不自信,就算孩子原本有潜力,最后也只是被骂得只剩下了无力。

只有当你鼓励、赞赏孩子的时候,他才会向你期待中的方向前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