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硬化治疗经典处方,肝病患者收藏!

 圆见君 2021-05-11
图片

■ 处方1


恩替卡韦片

0.5mg 1日1次 口服

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正常)患者。


用药解析:临床研究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因此,在治疗上,应当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以控制病情恶化,并减少并发症。恩替卡韦是一类环戊腺鸟苷类似物,在人体内会转化为三磷酸盐,并与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从而抑制HBV多聚酶活性,阻止其形成HBV DNA正链,减少患者体内的HBV病毒。此外,恩替卡韦基因耐药屏障较高,可以被长期使用且不产生明显的耐药作用。


成人和16岁以上青少年口服本品,每次0.5 mg,1日1次。应空腹服用(餐前或餐后至少2 h)。


恩替卡韦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明显,可有效恢复患者肝功能,促进HBV DNA转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图片

■ 处方2


恩替卡韦片

0.5mg 1日1次 口服

谷胱甘肽片

0.4g 1日3次 口服

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患者。


用药解析:谷胱甘肽作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参与机体多种代谢反应,可通过与体内有毒物质结合,辅助肝脏解毒,减轻肝脏负担,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恩替卡韦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谷胱甘肽保肝,恩替卡韦联合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图片

■ 处方3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

1日1次 口服,疗程12周

适应证: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用药解析:HCV为单股正链RNA包膜病毒,可引起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受损,甚至演化为肝细胞癌。该病毒基因组包含10个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其中,非结构蛋白参与病毒生命周期的发展,起到调控的作用,而其中的NS5A、NS5B和NS3/4A是目前抗HCV药物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靶点。索磷布韦是HCV核苷酸类似物NS5B聚合酶抑制剂,而维帕他韦是二代NS5A抑制剂,索磷布韦与维帕他韦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无交叉耐药现象,副作用小。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是我国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的口服复方制剂,每片含400 mg索磷布韦和100 mg维帕他韦,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HCV RNA转阴,安全性高。

图片

■ 处方4


螺内酯片

40mg 1日3次 口服

适应证:肝硬化腹水(少量腹水)患者。


用药解析:肝硬化腹水患者钠、水潴留的主要原因是肾脏近曲、远曲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螺内酯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和Na+-H+交换,导致水钠排泄增多。


螺内酯是临床最广泛应用的醛固酮拮抗剂,起始剂量40~80 mg/d,以3~5 d阶梯式递增剂量,常规用量上限为100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g/d。不良反应为高钾血症、男性乳房发育胀痛、女性月经失调、行走不协调等。


螺内酯是肝硬化腹水治疗的首选药物,治疗肝硬化少量腹水效果显著。

图片

■ 处方5


螺内酯片

100mg 1日3次 口服

呋塞米片

40mg 1日3次 口服

适应证:肝硬化腹水(中量或大量腹水)患者。


用药解析:呋塞米是最常用的袢利尿剂,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与Na+、Cl-配对转运有关的Na+-K+ATP酶,从而抑制NaCl的主动重吸收,导致水钠排泄增多。呋塞米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且药物剂量范围较大。肝硬化患者口服呋塞米的生物利用度较好,静脉效果优于口服。呋塞米推荐起始剂量20~40 mg/d,3~5 d可递增20~40 mg,呋塞米常规用量上限为80 mg/d,每日最大剂量可达160 mg。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低钾、低钠、心律失常等。


使用螺内酯与呋塞米的剂量比例为100:40。理想的利尿效果为每日体重减轻0.3~0.5 kg(无水肿者)或0.8~1 kg(有下肢水肿者)。过猛的利尿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应监测体重变化及血电解质、肾功能。


对于肝硬化中量或大量腹水患者,呋塞米联合螺内酯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单用螺内酯。

图片

■ 处方6


注射用醋酸奥曲肽

0.1mg 静脉注射

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注射用醋酸奥曲肽 0.6 mg

用法:0.025 mg/小时 静脉泵注

0.9%氯化钠注射液 15ml

凝血酶冻干粉 2000IU

用法:胃管灌注或口服 每4小时1次

适应证: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者。


用药解析:奥曲肽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但作用较强且持久,半衰期较天然抑素长30倍,且耐受性好。奥曲肽可选择性地减少门静脉及侧枝循环的血流量和压力,降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能够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从而有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奥曲肽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具有药效持久、见效快、可完全吸收的特点,其不良反应较少,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通常不会对治疗造成影响,安全性高。


凝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抗凝和促凝特性,能够促使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使病灶表面快速形成稳定凝血块,同时也可促进血小板快速聚集,进一步发挥局部止血作用。凝血酶的不良反应较少,目前仅有过敏反应的报道,且可通过过敏测试避免过敏反应,因此凝血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能够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奥曲肽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而凝血酶可发挥凝血功能、诱发血小板聚集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止血效果。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3~5 d,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能够有效止血,减少输血量,缩短止血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