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哥哥的建议

 昵称72561571 2021-05-11

最近遇上了困境。

两个孩子已经一岁七个月了,需求一下子减少了很多,睡眠状况也大大改善。孩子的爷爷半个多月前从老家过来了,我终于开始考虑找工作的事情了。

说是开始考虑,其实一定程度上是被迫考虑。心里其实非常明白工作的重要性,可就是迟迟不愿正式面对这个选择。

本想着对自己逃避找工作这件事做个解释,可是转念一想,找再多解释都只不过是借口罢了。

性格原因?能力不足?没有信心?这些问题就算我找再多的人倾诉也无济于事,谁也帮不了我,就像昨天我实在焦虑得太厉害,没忍住向大哥求助一样。

说实话,今天回头看看我给大哥发的长篇大论,我很明白,其实我心里已经倾向于第二个选择了。那就是再次逃避,逃避面对困难,躲进一个不那么确定的借口中,试图闭上眼睛,继续蹉跎时光,直到退无可退为止。

大哥给我的回复也很长,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

1. 女性在婚姻里一定要独立,经济独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格上的独立。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不幸福归结于他人的问题,做好独立的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

2. 人要对自己狠一点,也要对自己有信心一点,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那么谁也帮不了你。

3. 孩子不是你的一切,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不要把精力和时间都耗在孩子身上。鼓起勇气找一份工作,即使挣钱不多也没关系。

4. 靠文字挣钱没问题,但是不要在家里挣,否则你在他们眼里就是不务正业,玩手机的。

5. 如果经济上有困难,就向他开口,记得你还有亲人。

看到这些话,我的第一感觉是,道理我都懂啊,可是还是焦虑啊。大哥说焦虑一点用都没有,付诸行动。

嗯,这句话我也懂。

我本想再回复一些什么,可是那些想法在脑海里转了几圈,还是被我放弃了。

不是不懂这些道理的,这些问题我都思考过。我明白行动是焦虑的解药,我也很清楚自己害怕走出舒适圈,总想待在圈内等死。

《一个人就一个人》的作者刘同说:

一直闭着眼睛面对生活,你的生活就是等死。

稍微调整姿势,睁开双眼,去改变一点点空气流动的方向,也许本该落到水泥地的结局就能因此变成落到泥潭,甚至可以压出很漂亮的水花一头扎入海洋。

而我,正是那个一直闭着眼睛生活的人,用《认知觉醒》里的话来形容,我就是那个一直“醒着的睡着的人”。

大哥说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不幸福归结于他人的问题,这一点其实我早就想明白了,说早也不算太早,应该是去年六月份回娘家和婆家住了几个月,回到深圳以后想明白的。

那时正好看了一本书,叫做《理性生活指南》,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抑郁,终于放下了很多执念。

我曾经埋怨过父母,尤其是妈妈在我小时候对我的性格造成的巨大影响,心里明明知道,不管过去家长怎么影响了你的性格,作为一个成年人,就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可是就是无法释怀。

也许真正无法释怀的不是这个,而是总觉得他们不爱我。不,也不是这个,而是我总是单方面的主观臆测他们不爱我。

一个陷在执念里的人,真的很难冷静客观地去看待他人,和他们对自己的态度。

说句题外话,也许我该尽快重读《理性生活指南》这本书,好书让人思考。

曾经的自己真的很愚蠢,竟然以为生了孩子以后婆婆对我的帮助比妈妈对我的还多,仿佛她比妈妈还体贴照顾我一些。

后来发现,原来很多事情不能看表面,亲妈嘴上再怎么嫌弃你,心里还是想着你念着你。婆婆也一样,她也一心念着她的儿子和孙子。

现在的我,脑子清醒了一些,包容度也大大提高。理解了一些人和事,放过别人,更放过自己。

不再执着于为什么我会是现在这种性格,为什么我过着不喜欢的人生,过去的一切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接受它然后放下它,轻装前行,才能走得更远。

反思是必要的,后悔是无效的。行动是关键,目的在改变。

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明白这些,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如果能会回到过去该多好。但即使含泪一遍遍地拷问自己,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毕竟人生是个单行道,无法从头再来。

与其在拷问中一遍遍消耗自己的心力,不如下定决心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工作要找,写作也不能放弃,即使现在觉醒有点晚,但是只要开始觉醒,就永远都不算晚。至少现在还没到绝路,而且也不能等到退无可退的时候,再来谈努力,谈改变。

如果可以,不要等到所有人都对你失望的时候才行动,因为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没有主角光环,无法做到逆境翻身,浴火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