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阴县委大院(一):看电视、吃食堂

 刘海宁7z1osytu 2021-05-11

1977年,淮阴县机关幼儿园小朋友开展爱科学活动

我从小生活在淮阴县委大院。早先的淮阴县委据说在淮海南路苏皖边区政府附近办公,1972年以后迁到了市一院(当时叫“地区医院”)西边,办公区在南院,家属区在北院,虽然有院墙隔开,但不高的墙头和南院北院之间的茶炉灶,使得那道院墙形同虚设。每到寒暑假,南院里也到处是跑跑跳跳的孩子们。

我不太清楚外面人怎么叫,我们是把办公区和家属区统称为“县委大院”。

也许是身在其中吧,并不是很了解大院内外有什么分别,长大后看王朔小说对于军区大院的强调,多少会联想一下。

要说有什么显著的不同,那就是我小时候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基本出自两个比邻的大院:地区医院和县委大院。

我有很多同学是一院子弟,大多是一望可知的书香门第。如果说当时在淮阴县存在着圈层鄙视链,地区医院子弟的确凭借他们父母的知识分子身份实力碾压县委大院。

当然,我们县委大院也是很厉害的,出过不少人才,我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写这篇文章,也不追求面面俱到,就把我记得的,拉拉杂杂写出来。一定有错讹,就等着大院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来纠偏了。

对于县委大院来说,现在最值得骄傲的人物当然是华春莹。

华春莹跟我同岁,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住平房,我们两家是前后排,她家的小厨房对着我们家的门。华春莹的父母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她的妈妈我们一直叫“华洁阿姨”,当时我们一般叫女性长辈为“姨娘”,比如我妈的老朋友“蒋姨娘”“张姨娘”。“阿姨”是很时髦的称呼,现在想想被称呼者好像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华洁阿姨”这个称谓本身就已经不一般了。我记得还有一位被如此称呼的是跟我们家住同一排的“皇甫阿姨,她后来做了县纪委书记,人有点严肃但是很温和,对我们小孩子都挺尊重,可惜英年早逝。她受过怎样的教育我不知道,记得她曾跟我爸借过一套竖排手抄影印版的《西游记》,她还回来后我试图去读,翻了第一页就放弃了,然后对她肃然起敬。

华春莹的家我去过几次,她待人热情又客气。我记得有一年暑假去她家看美国的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她把我领进放电视的屋子里,屋子里有点暗,我屏气凝神不太敢说话,她给我吃一种小点心,然后就是一声不吭看电视。那时候院子里有电视机的人家不多,她家算是比较早的吧,不过去的次数不多,大概是她自己似乎并不热衷于看电视。

小时候华春莹的小名叫“小卫星”,传播范围不详。我一直奇怪在她2012年出任外交部发言人后,没人提及此事。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到,并且提到她的生日是4月24日,1990年我在南师读书时,曾去南大找她玩,恰巧那天就是她生日,误打误撞地陪她过了一次生日,30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忘记。那篇文章后面有一条留言说,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叫“小卫星”了。

说到看电视,当时大院里最早的电视机几乎是公用的,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家。一是位于大院前部的院中院的黄家,他们家有8个孩子,最小的儿子“黄小八子”跟我在南师大同系同届,是年级公认长得最美的男生,美到他不胜其烦,大学时剃了光头。

夏天的晚上,他们家的电视早早就搬到屋外,他家门前很敞亮,我们总是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就在他家小院门口探头探脑,有一回他的妈妈周阿姨含笑斥责我“进来进来,不要鬼头鬼脑”的。那时候在他家看的是《铁臂阿童木》。每次总有几十张小板凳一排排围着一台黑白电视剧,如痴如醉。

另一家电视机被围观比较多的是我们家后面一排顶头的一家,他家靠路边,门前空间也很大。我记得那家的儿子好像叫“赵小明”,也长得很好看。脸上分布着几颗小痣,清秀无比。虽然都长得好看,赵小明跟黄小八子又不太一样。黄小八子是个直男,跟女生都保持着距离,赵小明有点像韦小宝,整天跟在女生后面,一副好脾气的样子。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在赵小明家看的电视剧印象最深的是《敌营十八年》,中国最早的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大人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偶尔遇到停电,就是一片哀嚎、咒骂。

县委大院还有一个让我们印象深刻又极度喜欢的地方是食堂。时隔多年,我偶尔还会梦到那间食堂。和食堂的师傅熟悉了,食堂的每个角落我们都去过。那时候蒸馒头是那种很宽大的四方形蒸笼,像一张小竹床,需要几个人抬上抬下。正式开饭的时候,我们也都乖乖地在窗口排队。食堂的品种其实并不多,肉包子和油饼是非常难得的美味,至今我哥哥都认定再也没有比县委食堂肉包子更好吃的。的确好吃,肉汁渗透出面皮,咬开后,里面的肉馅儿就像一只小肉饼。这样的肉包子至少吃两个才比较过瘾,两个还得是不同的吃法:第一个必须是三口两口、连皮带馅儿地狼吞虎咽;第二个就是小口慢吃,保证每一口都有点皮有点馅儿,然后等所有的皮都吃完了,留下一点馅儿细细咀嚼,满口肉香。

食堂还有一样东西很好吃,就是肉坨子,5分钱一个。我妈在县委办公室做机要工作,有时候加班来不及做饭,就打发我们去吃食堂,她觉得是将就,其实我们非常喜欢。比较奢侈的时候我们一人买两个肉坨子,要多多的汤汁浇在米饭上,再把肉坨子夹碎了跟米饭拌在一起刨。那享受,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我妈仍住在县委大院,断壁颓垣外,是淮阴县城中心的一处神秘之境。照片拍摄于2019年5月10日。

关于淮阴县委大院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会陆陆续续地写,也会涉及大院之外的一些人和事,欢迎各位提供线索和图片。

想写淮阴县,是因为近些年我的家乡有没落之势,内心里有很多的不甘。

【相关链接】

与华春莹一起长大的日子

我想留住那些消逝的记忆坐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