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棉花沙乡村图书屋分享|麦芽悦分享第廿五期

 麦芽公益悦读馆 2021-05-11

 分享人:蒋能杰,一位有情怀的80后导演,代表作有纪录片《龙老》、《加一》、《村小的孩子》、《初三》等。他关注乡村现状,关注老兵,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公益。目前开了棉花沙乡村公益图书馆。已经发展到第四家。

记得上次分享是在一年前,当时我们的第二个图书馆刚刚建立起来。转眼间,我们第四家图书馆也马上要建立起来了。

今天我主要分享一下我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发起人所做的一些工作。

最近能迅速发展起来,也是因为这几年认识的朋友比较给力,其中我主要是负责经费筹集这一块,而具体的运营打理目前主要是我太太在负责,我们目前图书馆有明确的分工。

其实这一年我们图书馆的发展还是蛮顺利的,有很多人支持,特别是第四家。

实际上是一个公益机构推动的,他们给我们提供书架、场地租金、以及第一年的运营管理费。所以我们就请了一个全职管理员。

接着说一下我做图书馆的初衷。

因为我做了很多年的乡村纪录片,主要反映的是留守儿童和乡村教育,特别是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特别是乡镇级别的,很不公平。

这里买不到书,没有可以看书的地方,而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都是爷爷奶奶带着。

所以当时为什么没有建在县城里面,因为很多县里有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而乡镇级别的没有,也没有建在学校里面。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不太会跟学校里的人员搞好关系。所以我们就把学校建在学校附近。

我希望孩子们在周末假期的时候有一个可以去的地方。

一方面是觉得书对我影响比较大,我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书,但是当时能借到的书特别少,我只能想尽办法去找。

书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书也一定能影响到当地的孩子们。

其实这一家图书馆也不是特别困难,我们现在这家预算也就4~5万。主要靠捐赠,也主要就是靠物尽其用,把身边的朋友都发动和利用起来。

通过公众号把我们的需求和公众号推文都转发出去,不管发到朋友圈或是群里,因为这种东西不会令人很讨厌,所以厚着脸皮发。

还有我们筹钱主要用在运营管理,而书的话主要靠捐赠,有些人会捐新书,有的人会把旧书寄过来。

书来的话就是分类。有些没太多营养价值的书我们会舍弃,而图书管理员很重要,需要对书进行分类。我们每家图书馆都要定期更新,书还进行定期更换一下。

不光是借还书,还要组织一些读书会。我们一般会请来一些当地的退休老师。

虽然给的补助也不高,大概是1200到1500左右,但关键是他们要有一份责任心和耐心

所以我们的书主要号召大家去捐助,我们主要负责运营管理就好。

我们除了一些阅读会,还有些电影放映会、书法公益课之类,所以我们也会对图书管理员进行一些培训。

同时,我们会注重在当地落地,所以会培养当地志愿服务者,有些孩子家长也会帮忙整理和打扫卫生,也是注意培养当地志愿服务的意识。

一定要将当地的人发动起来,去参与当志愿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培养当地的服务意识,让家长们和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他们自己的图书馆。

还有我想讲一下我们筹款的经验,一方面是在朋友圈发展,当然身边有很多朋友愿意支持你,也是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我提倡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量力而行也不要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于我,公益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图书屋理念是 : 公益自助,快乐阅读

资源积累很重要。因为我很多放映活动,经常有些朋友愿意加我微信,所以能经常积累到有些资源。

所以我在朋友圈很少发布自己的私人生活,更多的发布一些图书屋的运营情况和进展。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在拿着你们的钱在做这些事情。

同时我还会经常在朋友圈公布财务明细,就是我们钱的流入和支出,还会备注支出的原因和明细。做到公开透明。

我们最近来了一笔比较大的资金,一个是深圳的一个基金会,一个是一家将一万多的稿费捐赠给我们。

我们是星期二星期四放假,五天八小时,我们和当地的学校,特别是老师,搞好关系,让这些老师能了解图书屋,也很欢迎当地老师来我们图书屋上阅读课,我们希望我们的图书屋成为一个公共平台。

我希望这个公共平台不是属于个人,而是让当地人意识到这是他们自己的平台。

有时候我们也会去学校推广,分享一下读书的乐趣,同时也会讲解我们的借阅制度。

在这里,我们是一块钱办借书证。我们没有向孩子们收押金,不希望因为钱的原因给孩子们设置障碍。我们会设置一些规章制度,比如一次只能借两本,规定半个月要还书,丢书进行惩罚之类的,同时还注意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图书馆读书要保持安静,其实这也是一种教育。

接下来就是关于图书屋的未来计划。

其实我也没有想要做很多家图书屋,只是想自己在老家有群众基础,当地人也比较信任,所以建起来也比较容易。

我也鼓励一些成功人士能回归社会、回归老家去做图书馆,我觉得费用也不是特别大,主要是运营管理比较重要。

以我老家为例,有十几个乡镇,其实一个乡镇能有一家就很好了。这个是我的一个奋斗目标。

当然图书馆最主要的是运营,运营管理好了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我作为创始人,开始就会花很多很多时间去找资金,推动规范化专业化运营。

我现在也越来越退居幕后,更多的是找找资金,提提建议,还是希望后面在有资金的支持下更多让专业化团队去管理。

我更希望是将图书馆建成当地的平台,不光是服务当地的孩子,也可以服务当地的老人。希望有更多活动能让更多当地人参与,也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把它当成一个美好的回忆。

未来资金可能来自企业赞助基金会,或者项目费用申请,还有众筹,希望图书屋这个平台尽量不要为钱发愁。

众筹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能让当地更多的相亲们参与到这个平台的建设中。

同时我们也不敢去盲目扩大,担心资金跟不上,还有运营经验和能力也跟不上。反倒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这是一个不断学习摸索的过程。

还有就是在图书馆建设中,充分利用新媒体,让你找到更多资源,包括资金和志同道合之人,也能了解别人是如何运营管理的,不断地学习和借鉴。

希望大家关注和支持棉花沙图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