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很多书却没有改变

 大侃说 2021-05-11

为什么读了书,但没有多少改变。今天聊聊这个话题,主要原因是读了没有实践,只有和日常生活相结合,才有了读书的意义。

我送出了几十本《生命的重建》,书中道理都人人都懂,但改变的并不多。

露易丝.海说:你说的话就是你的人生。但是大部分人还在埋怨。

她还说:每天对着镜子练习爱自己。但大部分人会问:有用吗?其实有没有用,做了才知道。有多少人会坚持下来。

书一定要读,每天对着镜子练习爱自己也要坚持,我相信,100天后,你的内心会发生变化。

对于现在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纸质阅读效率非常低。就连读书的静心都做不了。

每天看似的忙碌,但没有给心灵留下空白的时间。心灵需要滋养,它的滋养来自于静,来自于反思,来自于对当下的临在。

更重要的没有把阅读转化为行动。史蒂芬.柯维的7个习惯基本涵盖了人生的意义。

积极主动

以终为始

要事第一

双赢思维

统合综效

知彼解己

不断更新

这7个思维很常见,但没有把7个习惯用于行,也不会带来成长。

比如说要事第一,什么算要事第一,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完成重要不紧急的事。这也是对自律的定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要求自己去承担痛苦的行为。

每天冥想是重要的,禅跑是重要的,读书是重要的,写作是重要的,练习爱自己是重要的......这些都是重要不紧急的事,但会改变人生。

三年的读书写作,收获最大的就是和生活相结合,从铭记,情绪的诱因,痛疼与情绪的关系,去探寻根源。每个人都会碰到。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只会让情绪失控不断的循环。

探寻根源的过程,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知道的怎么来,才会知道怎么去。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获得启发直接会变成影响生活的成果。

我从《生命的重建》开始阅读,第二本是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因为我要找寻痛苦的根源,才会找到那颗柔软的心。

所以当碰到生活中的问题,要把它当做一个礼物,而不是抱怨。当把坚硬的外壳一层层扒掉,才会发现这才是自己想要的。

在构建了问题,阅读,实践后,才有了自己的智慧。我从心理学开始的,从作者的角度,通过写作结合自己的人生。去寻找到答案。

反思过,下次犯同样错误的概率就会很低,再去重复这个反思,新的情绪诱因就会建立,当把一个个让自己痛苦的问题解决,也就走上了开悟之路。

文字是冰冷的,把文字溶入思想,它就有了温度。你不需要考虑做的结果是否有用,直接开始。因为大脑的重建超出自己的想象。

你会变成你想要的的样子,所有的这一切都来自于读书与行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