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优秀是一种习惯! 很多人听过这句话,或是从别人那里听说过,或是在各种励志素材中见过。 此句已泛滥成灾,但多出现在心灵鸡汤素材上。 心灵鸡汤,看起来很美好,实则无半点实际意义,说难听点就是垃圾。 但是,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本身,真的是心灵鸡汤吗? 不是!不仅不是,而且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深刻总结。 亚里士多德强调,道德德性是通过习惯养成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接受德性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可以培养与改变德性,而这种能力是通过习惯而得到完善的。 美德是一种艺术修养,必须经过正确训练形成习惯后才能获得。我们不是因为有了美德才开始正确行动,而是因为正确行动才有了美德。 反复的行动才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都是通过习惯而获得的。 归根结底,优秀,其实就是一种好习惯。 但需要警惕,这一切是双向的,虽然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优秀是一种习惯,非常励志,但别忘了这句话背后还有隐含的后半句:平庸,甚至拙劣,也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养成足够的优秀习惯后,他就会变得习惯优秀了,注意,这是指不需借助任何外力的优秀,是习惯性的优秀下去。 而且,今天的优秀习惯,会造就明天更优秀的自己,习惯优秀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同样,平庸的人,也不会原地踏步,而是变得越来越平庸。
习惯是选择的结果 什么是习惯呢? 就是不做会难受的事。 一个考试一直考第一的孩子,习惯了第一习惯了优秀,一旦某次或者某几次没得第一,就会难受。 而如果一个习惯了每天糊弄作业早早上床睡懒觉的孩子,一旦某天被强迫开始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按时早起,他就会很难受。 这都是习惯,从中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习惯是选择的结果。 优秀或平庸不是一两日的结果,是自我的选择推着自己慢慢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那些优秀的人并非因为他们本身就优秀,而是他们一直重复那些优秀的行为,形成了习惯,从而变得优秀。 千万不要以为那些学霸或者牛人这么优秀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很优秀。 实际上他们优秀仅仅是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那些优秀的行为和习惯,而这些优秀的行为和习惯才是造成他们优秀的原因。 而且,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而且,培养一个新习惯,居然,仅仅,只需要21天! 那么这些优秀的人都有哪些具备共性的行为和习惯呢? 严格的自律 排第一位的一定是自律。 自律,就是抵抗外界诱惑、自我约束的能力。 十岁左右的孩子,因为不自律,每天沉迷于电视手机,过早地带上了厚厚的眼镜;还有那些小小年纪就谈情说爱的孩子,因为不自律,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遗憾一生…… 这些孩子们的经历各有不同,却都有着同样的结果:因为不自律,他们失去了人生中一些选择的权利。 而那些自律的孩子呢?每天强迫自己早睡觉,睡眠质量有了改善,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每天阅读半小时,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天坚持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每天坚持运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自律的孩子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明白在该好好读书的年纪,就不应该在消遣娱乐的事情上浪费大量时间。他们未来的道路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清晰,进入理想的轨道,让自己慢慢变得有能力去获得想要的一切。 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请告诉孩子,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改变,也会因为日积月累给他们带来质的变化。 大量的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老祖先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要义。无论如何,在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因为每节课程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它无法做到全部扩散开来,即使是扩散了,也是指引,给出方向和明灯,而夯实这一基础的是学生自己,不垫基好基础,上层建筑无论修筑多高,都会轰然倒塌。 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 具体看来,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反感和最不受欢迎的课。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疑为语文早早地判了死刑。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另外,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大多患有“贫血症”,从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同样的答案,作文中总是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材料,甚至是同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孰不知这一恶果的酿造正是我们自身的失误。 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 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 “多读”“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很多孩子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可以这样说,读书就像吃东西。也许已经记不起来曾经吃过什么,但可是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身体的骨头和肉。 读过的那些书,其实早已融进了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信手拈来。 世界上的事最怕认真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 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但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准备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 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救助措施帮助排除故障,都无济于事,经研究决定将实况向全国公民公布.当时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由于无法排除障碍,不能减速,两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殉难. 在人生的最后两小时,科马洛夫没有沉浸悲伤和绝望中,而是十分从容地用了大部分时间向上级汇报工作,然后再向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作最后的诀别.他对泣不成声的12岁的女儿说:“爸爸就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 “像爸爸一样,当宇航员!” “你真好!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 同学们,记住它吧!” 7分钟后,轰隆——一声爆炸,整个苏联一片寂静。 这就是不认真的严重后果,在孩子的学习中同样如此,也许一个标点符号就让原本能上大学的孩子失去了机会。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必须要讲究“认真”二字,如果对待学习对待生活,是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那生活回报给他的便是苟且和卑微;如果始终抱着一颗认真赤诚之心,生活也将回报以歌。 持之以恒 古希腊一所学校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有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八成。 一年过去了,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这个学生就是最后成为古希腊另一个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一件如此简单的事情,能坚持一年的人,只有一个人,可见那些能坚持的人,最终都一定会达到他们的目的。 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简短的一句话,一语道出了坚持的真谛。 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最开始,所有人都能热情饱满,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分钟保持极高的热情。 三分钟过后,大多数人会选择半途而废。 到了最后,只有一部分人能够真正坚持下来,而坚持下来的这一部分人,就是那群取得成功的人。 “三分钟热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果孩子做每一件事都如此,又怎么能做成一件事呢? 所以要想获得你想要的一切,请为你的梦想和目标,付出应有的坚持,剩下的请交给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