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推荐搜索 今年世界读书日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字节跳动推出100集大型文学专题片——《文学大家说》。今天,是《文学大家说》010期,主讲人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先生。阿来,藏族,四川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我觉得可能今天两个东西对它有冲击吧 ⼀个本⾝是⽹上的阅读 第⼆个是 ⽹购 可能这两个对于实体书店的杀伤⼒ 影响⼒都⽐较⼤ 因为我现在 第⼀次是我觉得临近退休了 ⼈会有点闲不住 我觉得除了写作之外 还需要 ⾃⼰通过⼀个职业跟这个社会发⽣ ⾮常实际的关系 不然我们就只剩下⼏个亲友团了 这个⼈的⽣活⾯太狭窄 有⼀个公共空间 刚好这个时候 也不是我开 是我们《四川⽇报》报业集团 他们要打造⼀些⽂化空间 说中间我们有⼀个书房 ⼀个书店 就是个实体书店 后来我要给他们⼀些建议 因为 它不再是单纯的⼀本书的买卖 这样的书房⽣存维艰 因为它在⽹络上 在别的地⽅上都⾮常容易实现 所以我觉得今天在这样的⼀个冲击下 ⽹购跟⽹络空间的阅读 这个双重冲击⼀下 我觉得今天的书店 实体书店它的存在意义 更多是要让真正的读书⼈ 聚集起来 不断进⾏交流的⼀个空间 买书等于成了⼀个 交流以后附带发⽣的⾏为 所以这样它可能就 有了⼀个特质 这个是⽹上书店做不到的 也是⽹络阅读达不到的 就是发⽣实际的⼈跟⼈的交流 ⽽且⼈跟⼈的交流是通过我们来讨论⼀本书 或者讨论⼀种书 然后我们把这些⼈ 聚集起来 不断产⽣效应 所以有些时候甚⾄ 我的设想当中 也可能这个书店会赚⼀点钱 其实它也不会赚太多 甚⾄可能赔点钱 但是如果是我们追求的第⼆个意义 它得以呈现 满⾜了⼀种读书⼈的 特定范围的这种独特的社交 我觉得也是⼀个了不起的事情 不是所有公共空间都是以赚钱为⽬的的 那我们也算做了⼀个 ⾼端⼀点的公益 我觉得我⾃⼰也有⼀个隔三差五 宅在家⾥读了书 宅在家⾥写了东西 还有⼀个跟⼤家聚集交流的地⽅ 不⾄于抑郁吧 最⼤区别就是阿来在这 隔三差五主持读书会 或者是我的朋友 ⼀个是我来主持的 ⼀个是我在⽂学界的 读书界的 知识界的这些朋友 在成都的还不限于成都的 全国各地来的 甚⾄有一些时候 我的外国的朋友来的 我都会给他们⼀个任务 在这儿坐两个⼩时 跟⼤家⻅⼀⻅ 聊⼀聊 我们这个东西 确实我们也有⼀个责任 因为现在林林总总 每年出⼏⼗万种书 还不要说⽹络上发布的 那么我们这个书店的书 我猜 可能就在七⼋千种上下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初步 做了⼀些筛选 ⽽且是我们⾃⼰对它有意会 有⼼得的 这种书 才是⾮常负责任的 不像现在⼀般书店 卖书的⼈也不看书 反正⼈家说什么书红 我们⾛到每⼀个书店 它的书都⼀样 摆在最前⾯的都是那⼏本 在所有畅销书榜上 都出现的那⼏本书 所以那么多书店 它就没有个性跟价值 ⽽我们这⼉ 我们不⾛那些负担 是我们读过的书 阿来读过的书 阿来的朋友读过的书 ⽽且是他们认为读了之后觉得好的书 再负责任地推荐 不光是实体书店 今天确实我个⼈对于⽹购 我不太喜欢 ⼀个是满街这个电动⻋乱窜 每个⼩区⾥头那个拆⼀堆垃圾 我觉得⼀个城市的活⼒ 不光是有书店 包括卖任何东西 逛店是⼀个城市⽂化 将来如果所有东西都是晚上熬夜下的单 然后我们那种过去城市的聚集 就是因为 ⼀家⼀家的店 商业空间 商业空间其实是城市的⼀个巨⼤的公共空间 如果将来我们这些 公共空间都消失了 不是我们现在说 实体店主变成了⽹店店主 这么简单 它可能改变了⼈的⾏为⽅式 也许我是⼀个保守⼀点的⼈ 我觉得我还是愿意在 那个传统的城市⽣活当中 逛逛街 会会⼈ 拿到⼀个真东西 看⼀看付钱 因为⽹上购买除了书以外 书倒还好 别的东西 真假难辨 最后中国⼈将来所有人买东西只学会了⼀个杀价 所有的号召都是价钱低 难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应该 好的东西就取得好的价钱吗 那将来如果所有东西都是价钱低 谁还⽣产好的东西呢 所以我不光是实体书店 但是既然发⽣了这个转换 我也扭转不了 所以我觉得 我⾃⼰要干⼀个 不⽤(扩张) 就⼀个 因为 那个就成了品牌扩张 那个就是骗⼈的了 因为这个阿来书房 是阿来隔三岔五在那坐镇 给⼤家谈书 最重要是这个功能 阿来⼜不是孙悟空 (如果)拔⼀拔腋⽑⼀吹就 变了⼀万个阿来 那当然我们可以开⼀万个阿来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