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发】理解有效教学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5-12

所谓“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通过实践,大家基本上达成这样的共识: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较小的师生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益。要完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学生、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课堂这五个关键影响因素。

01 教师

在新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扮演着学生探究学习的同行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华东师范大学的顾泠沅教授把教师分为职初教师、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三类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不同,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不同。

一般处于职初阶段的教师,因为刚工作不久,对教学的认识停留在以知识为主的状态。所以,他们上课时不停地讲,讲不完就不下课。更有甚者,自我认识不清,逐渐偏离了学科的本分,“耕犁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例如,一位新任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讲“升华与凝华”一课时,在达成教学目标后,没有继续进行巩固练习,而是用了近15分钟的时间为学生阐述“雪花的图形、冰雹的形成”等多种自然现象,使得一节完整的物理课走了味,变成了自然常识课,偏离了应有的教学目标。

经验教师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课程的结构、课标的要求、考试的特点、考点的分布、知识内容的处理等方面都能驾轻就熟,但没有把学生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放在第一位而是放在了第二位。时间一长,这些教师就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对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不屑一顾,还处于“满堂灌”的状态。所以,从学生发展的高度上看,这样的课也不能称为有效,最起码不算高效。

专家教师会把作为个体人的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最高目标。知识只是完成这个目标的载体和手段。上这样的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接受了知识,同时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与提升。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的课、高效的课。

02 学生

学生就是学习的人,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规律。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讲,学生掌握新知,要经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这五个环节。如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以视频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就是想通过直观感觉引起学生的感官刺激,让他们在感性阶段获得相关知识;然后,再引出问题,形成知觉;接下来,通过相应合理的教学手段完成知识记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以此形成思维,引发想象。这样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一般老师会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教师在执行中都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创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内容的一些“实法妙招”,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帮助下,会逐步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变“厌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会用”。

04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是教材、学习材料、活动手册等校内外与教学相关的各种材料与资源。就教材而言,如何处理好教材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动和取舍。教材就像一块布,必须经过教师的裁剪才能做出美丽的衣裳,在处理时,争取做到“少则得,多则惑”。对教学资源也要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紧扣目标,将教学资源的内容进一步升华,使之变成学生易于学习的内容,赋予它活力,给知识以生命,不能一味照搬。如有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叫《生命的意义》,一位老师采用了胡杨林“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素材,细说了生命顽强生存三千年的不朽传奇。这个事例很好,但教师在处理时要有所侧重,不应对三个“一千年”都进行细致的阐述,而应侧重在第一个“一千年”上,毕竟后两个“一千年”已经不是生命了。所以说,教无定法。对课程资源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05 课堂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场所,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我们常说,课改关键看课堂。同样,一节课是否有效,也会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甚至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在引入环节,好的引入会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会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它能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并引领学生,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入环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好的引入一般都具有情境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贴近性、知识性、参与性、评价性的特点。

总之,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发挥教学的引领作用,在教与学的师生愉悦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2021年2月《教师博览》(中旬刊)

编辑:胡波波  初审:余华  

复审:方心田  终审:陈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