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刊再起争议!新冠那么久了,还不确定是飞沫传播还是气溶胶传播

 今日科研焦点 2021-05-12

对于传染病而言,探明其传播途径对于其控制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自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来,从最初专家们对于「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的假设,再到「气溶胶传播」的猜想。一年多来,一直未有定论。

更夸张的是,对于非传染病、呼吸病等专业的小伙伴来说,竟然不知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的区别。只觉着,貌似都是通过空气传播,带好口罩就好了呗~~

今年3月,世卫组织通过系统回顾研究,表示“无法得出关于空气传播的确切结论”。4月,《柳叶刀》发表评论文章,强调了有10项科学理由,支持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

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的区别在哪里呢?飞沫通常指是大于100微米的液滴,100微米的飞沫会在2米内落地,这也是保持2米社交距离的意义。而小于100微米的液滴可以统称为气溶胶颗粒,可以在空气中存在几秒到几小时。

最新《柳叶刀》评论文章中,牛津学者领衔、多个高校研究机构作者共同详述了注意这些区别。

如果是呼吸道大颗粒飞沫(droplets)传播,主要防控措施包括减少直接接触、清洁物体表面、建立物理屏障、保持物理距离、在飞沫距离内使用口罩、注意呼吸道卫生等。且对于室内和室外环境,防护措施并无差异。

但如果是气溶胶传播,那么,感染者呼气、说话、大喊、唱歌、打喷嚏或咳嗽而产生的气溶胶,被另一个人吸入时就会导致传染。减少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相关措施包括通风、空气过滤、减少室内拥挤和停留时间、在室内任何时候都需使用口罩、注意口罩质量,以及为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者提供更高等级的防护。

可见,传播途径的不同,对于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针对世卫组织的无法得出关于空气传播的确切结论”,《柳叶刀》评论文章指出,尽管呼吸道病毒的气溶胶传播通常很难直接证明,但现有大量证据指向这一点。

1. 超级传播事件导致大量的新冠传播。对此类事件的分析表明,不少传播现象无法完全用飞沫传播解释

2. 隔离酒店中已记录到,相邻房间、但未打过照面的人发生远距离传播

3. 无症状或症状前传播很可能占全球所有传播的至少三分之一,而这些人群很少咳嗽或打喷嚏。

4. 新冠病毒在室内的传播程度要高于室外,通过室内通风可以大大减少室内传播。

5. 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及穿戴了可阻隔飞沫而非气溶胶的个人防护设备,仍然有医院内感染发生

6. 空气中已经检测到可培养的新冠病毒。在实验室实验中,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可保持感染性长达3小时,半衰期为1.1小时。

7. 已在医院的空气过滤器和建筑风道中发现新冠病毒,这些位置只能通过气溶胶到达

8. 在研究中,受感染笼养动物与单独笼养的未感染动物产生关联,联系之处在于风道。

9. 目前尚无研究提供强有力或一致的证据来驳斥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的假说。

10. 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持其他传播方式是主要传播途径。

不知行业内专家怎么看,小樱桃以为,尽管结论的得出需要科学地思辨,但新冠肺炎的气溶胶传播应该是十分肯定的了。对于目前高风险地区的印度、尼泊尔等地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按照气溶胶传播的防护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