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脑潜力有多大,神经可塑性技术能让常人变超人?没有这么夸张

 无上科学信仰 2021-05-12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常会流传出一些有关人脑潜力开发的谣言,有的说经过开发的大脑能够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有的说经过对大脑的潜力激发可以让人拥有特异功能,总之是敢想又敢吹。

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谣言都十分离谱,但在当时的确是吸引了一批信众,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彼时的人们科学素养不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脑的确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器官。我们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是源自于大脑,而大脑的功能也的确要比我们知道更加强大,所以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有关大脑的研究。那么大脑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呢,这些潜力是否能够被激发出来呢?目前国际上比较尖端的一个有关大脑潜力开发的研究项目就是神经可塑性技术,什么是神经可塑性技术呢?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大脑这个东西的功能,它是具有可塑性的。

每一个人的大脑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这与每个人的生活与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运动员吧,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区别不仅在于肌肉的发达程度,大脑也存在着区别,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与运动相关脑区的神经连接上。然而这种差异肯定不是出生时就存在的,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后天的,是通过不断对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导致的,这充分说明了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出租车司机和公交司机身上,在通过对一些志愿者大脑结构的研究发现,出租车司机大脑海马区灰质含量更高,说明出租车司机的记忆能力更强。究其原因,就是出租车司机每天的行车路线都是不同的,需要不断对路线进行记忆,而公交司机的行车路线是固定的,所以无需不断增加新的路线记忆,所以久而久之,出租车司机的大脑结构就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大脑具有可塑性的证据。

相比普通人而言,大脑受损患者的大脑可塑性更为明显。

研究发现,当患者的某一脑区功能受损,那么慢慢地其它脑区就会逐渐担负起受损脑区的功能,具备原本不具有的能力,而这一现象又被称之为“代偿现象”。

代偿现象就好比一个足球队,当门将和替补门将都受伤退场,就只好让一个普通球员来顶替门将的位置,起初这个临时门将基本上聊胜于无,但如果每场比赛,门将和替补门将都受伤下场,那么这个普通球员的守门技巧就会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门将。代偿现象很好地证明了大脑具有可塑性,那么既然大脑具有可塑性,我们如何主动利用大脑的可塑性来增强大脑的功能呢?这就是神经可塑性技术。

关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其实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开始了,不过真正有所进展还是在近些年。

一项比较经典的技术就是“经舌神经刺激技术”,该项技术就是在脑损伤患者恢复训练的过程中,使用带有固定频率的电刺激患者的舌头,结果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速度要比不进行刺激时快了很多,而且即使是脑损伤多年,再通过经舌神经刺激技术进行恢复训练,仍能够逐渐恢复部分运动能力,也就是说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再次被激活了。

大脑不仅是用来指挥身体运动的,它更重要的功能是思考,而研究发现,通过经舌神经刺激技术进行恢复训练之后,患者除了运动能力得以恢复,认知能力也明显提升,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之所以通过经舌神经刺激技术,患者的运动和认知能力得以显著增强,原因是电刺激提高了人的神经可塑性,所以该项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脑损伤患者,还可以帮助正常人提高神经可塑性,从而增强大脑功能。

在经舌神经刺激技术取得成功之后,一些研究机构又逐步推出了经颅磁刺激技术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可以精准刺激某个脑区,甚至可以直接控制人体的某根手指活动,但缺点是装置非常笨重,难以长时间对某一神经区域进行干预,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装置轻便,只需要在头皮上放置电极就可,但缺点是目前还无法做到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精准干预。不过神经可塑性研究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通过神经可塑性技术也的确能够激发大脑的潜力、提高大脑的功能,在未来甚至有希望可以精准提高人脑的某一能力,比如认知学习能力或者逻辑决策能力等。不过神经可塑性技术只是提高大脑的功能,绝不可能让常人超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