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标象外,志结霞门 一一论金熙长书道中的隐逸文化

 名人百科网 2021-05-12

作者/ 丁白

宋高士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世人谓之梅妻鹤子。其人志趣高雅,避世闲居,醉心书画。大科学家沈括述之近乎神异:“林逋隐于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宵,盘旋良久,复入笼中。又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家,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林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以鹤为信,林逋真奇人也。

两汉乃至魏晋大有隐逸之人,隐逸之风盛行,隐于山林,适于林泉,皆为高雅志洁之士所为,不入俗不趋时也。其行多为描山绘水,携琴放鹤,坐听松风,煮茶赋诗,闲适放任,寓情于山水也。

(《隐士书家金熙长书法展》日前正在深圳璞隐酒店展出,展至6月30日)

隐士书家乃隐士中独爱书画之士人,如林逋,倪瓒,黄公望,傅山,八大山人等。其书风与传统文人书家在表现“风骨”上亦具差异,此乃彼等长年清修后,内心将超然物外之境转化为书法线条后之语言,此无声语言能让黄庭坚感慨:君复(林逋字)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医,方饥不食而饱。”可见隐士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之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然,自宋明以降,隐逸之风式微。嗟呼,谁能相与?

(深圳及国内近百家媒体为隐士书家金熙长书法展做了采访及报导。)

今又有,吾兄金龙,字熙长,号常福居士,习二王之师为师,以书载道,书道四十余载,自成隐逸之风。熙长少孤力学,好古。师古人,寻仙友,参佛道,通古今贤能之技,守高僧大德之心。其初师赵朴初,又随本焕大师,得禅门法要,悟十地玄机。后人拟陶弘景,许逊可比。熙长书道不倦,其书风隐逸古朴,孤清静肃,得悟书经,自成一家。熙长天性纯厚,初入世,依于港深之地,勤书修道,复成名于此。其曾为商为政,为书为道,立功立业。尤数十年勤书不倦,习儒家研庭训,修身养性得道 ,捐书赠友,好善乐施,广施善泽,得善名久矣。后先生参修名士圣贤,修道参隐,隐居中山,创五福书院,言传身教,授课传道,为当世隐士书风之大家也。

(书画评论家黄大海署名海戈亦为隐士书家金熙长撰文评其“仙家书法”在当今书坛尤为独特。)

丁白深以为,熙长亦师亦友也,感佩其弘道艰辛不易,德高不吝,师古法,寻仙道。参究商周诸鼎入骨,秦汉篆籀入髓,南北摩崖入心,长养百德,以德入道,化古自立。效二王之师之法,而出于二王之法也,早年曾在钟繇及张芝索靖上用功颇深,创“清远沉亮,微妙和妙”之居士书风,近年又对《瘗鹤铭》、《许长史》等仙家诸碑情有独钟,喜雄浑好静谧,以真阳笔意写出仙家书风,期间有考证佳作《恍兮惚兮千古迷碑《瘗鹤铭临考》得同行高评,其书作亦渐见隐逸之风,仙气飘渺,将多年来对释道哲学之修为化为墨气,一笔落在字里行间,使结字高古伟岸,使线条形简而意赅!

(金熙长书《许长史碑》局部)

近日,熙长师云,于五六月间,在深圳云松大厦一璞隐酒店言甚艺术空间进行为期2个月的《隐士书家金熙长书法作品展览》,嘱吾叮咛几句,丁白感荣耀之至,诚惶诚恐。前亦有诸多名家论述其书风,大雅之士也。熙长大家,德艺双馨!丁白诚言吾师之法由实入虚,虚实相间,转复入道,得独创之精。常人之书论,俗人之书道,非师之所取。正如书评家海戈所言:“远观仙鹤气,近瞧碑石功”。

凡此种种,丁白不能尽言也!

“心标象外,志结霞门”。古代高士之风,今日得见也。

(金熙长书《许长史碑》局部)

(金熙长作仙家书法《瘗鹤铭》集联)

(金熙长书自撰联《仁义忠厚家风远,修身立德世泽长》)

(金熙长榜书尺八屏十条屏《心经》局部)

(金熙长书自撰诗赠友人)

(金熙长书法《许长史碑》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