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滞型慢性胃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良方:佛手逍遥散 治疗档案: 王女士,47岁。胃脘痛间歇性发作9年。 1998年发病,先后几次做钡透诊为慢性胃炎,服用胃舒平、服止宁、甲氰咪呱等时好时差,本次因劳累生气,胃脘痛复发,治疗前查胃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 胃脘痛,纳差,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心烦、失眠,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弦。辅助检查:大便潜血阴性。 西医诊断: 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②慢性胃炎。 治法: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中药方:逍遥散 柴胡10g,当归15g,云茯苓12g,炒白芍12g,炒白术15g,甘草10g,栀子6g,佛手12g,炒内金10g。服药10天,疼痛嗳气缓解,仍感心烦失眠,上方加炒枣仁、合欢皮,治疗一月,纳食增加,睡眠如常。 胃镜复查:溃疡消失,仅为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方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总结: 本例患者因劳累生气,郁怒伤肝,肝失疏泄,郁而不达,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导致肝脾不舒,故出现胃脘痛发作;又因郁怒伤肝,肝木条达之性被制约,中焦气机受阻,肝郁日久可致心神失养,故出现心烦、失眠。 治疗上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益气和胃为主,辅以清心泻火、养心安神,故用逍遥散加减。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 白芍味酸苦微寒,能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甘辛微温,养血和血,又可理气; 归、芍与柴胡配合还可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肝和,血充肝柔; 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使营血生化有源; 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之热; 又因患者心烦、失眠,故酌加栀子、佛手清宣郁热,疏散肝气;诸药配合,使肝脾条达,气机调和,诸症缓解。 (注:上述中药方仅供参考,不得擅自用药,必须先咨询专业医师。) |
|
来自: 沙澧闲人个人馆 > 《脾胃系统,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