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出有灵魂的团队

 醉倚西风 2021-05-12

早上,在上班路上,听了金一南教授的演讲《团队的灵魂与血性》。

金一南教授讲,近代中国一盘散沙,八国联军1万多人,就能长驱直入打下北京,直让国人忧心如焚,由此谈到军队建设和军队管理的重要性。他从近代中国军队管理史中一一进行梳理,提出带好队伍重要性,和带好队伍的不易。袁世凯加强军队建设,注重科学管理,从而取代了清王朝,但终因个人独裁而导致覆灭。蒋介石吸取教训,从黄埔军校做起,建立了一支能勇善战、富有革命精神的队伍,但也因个人私利而让党指挥枪变成了枪指挥党,终因无法给中国带来光明而退出大陆。而我党竟以书生的灵魂,团结工农红军血性,带出了一支具有灵魂和血性的队伍,从而解放了全中国。

如何带出有灵魂、有血性的队伍,这里面真的有很多学问可以研究。

毛主席说过,领导干部就做两件事:出主意和带队伍。

在任何时候,带队伍都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有了好的理想,好的理念,还远远不够,要想把理想化为现实,得付诸行动,终究要靠人去做。只有深入实践,艰苦奋斗,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独木难成林,要想做成大事,我们必须团结和带领更多的人,甚至团结不同阶级,不同思想,不同领域的人。这就是带队伍!不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家庭,都涉及管理问题,如何带好队伍关系着家庭、企业、单位、国家的兴旺和未来。

带出一支好队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听金一南教授的演讲,我想带好队伍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有敢于担当的领袖。与其说带队伍,我更愿意把它说成了建设队伍,因为“建设”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一支队伍,其组成的最基本单位都是一个鲜活的有情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优点和毛病,建设一支队伍,就是把形形色色的人拧成一股蝇,形成一种力。而“拧成一股蝇、形成一种力”,绝非“登高一呼”就可以“应者云集”的,带队伍的人必须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为人着想,把人的团结和带领作为一种事业,一种使命,一种担当,才可能带出队伍来。所以,真正的领导者,绝对不仅仅把领导看作是一种权利,一种资本,一纸任命文件,而要把领导当作是一种能量,一种担当,一种使命,这样的人才会拥有无畏的勇气和力量,才可能成为真正的领袖。

二是具有宏大的愿景。能够走多远,关键在于你的理想有多远,理想有多大。一支常常能打胜仗的对伍绝对不是仅仅盯着“胜仗”而字而打胜仗的,他们一定是赋予了胜仗于一种特殊的意义,他们知道怎么打仗,更知道为什么要打仗,打仗之后能干什么。正是有着远大的理想,才会鼓舞人的士气,才会让他们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绝对不能仅靠小恩小惠,要靠理想和信念,只有把理想和信念融入他们的工作,他们才会把工作看作事业,看作使命,才会义无反顾,所向披靡。

三是统一思想。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难免意见不合。如果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小九九”,就不可能走得太远,这样的队伍也不可能有太强的战斗力。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一个刚组建的面粉厂里招工人,校长带我去给他们出题、考试、招人,校长对那个面粉厂的厂长说,你通过考试把工人招来,这种形式很好。但是,还要经常把他们组织起来开会,学习,这样才会把工作干好。当时,我还不很理解校长的话,还笑他“迂”,把学校的那一套带到了工厂里。现在想想,在当时的管理条件下,这套东西还是很有用的,开会、学习是干什么?就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更高明的统一思想是王阳明的讲学,无论条件多么恶劣,他都十分注重讲学,甚至在战争十分险恶时,他还在军营里讲学,只有思想才能引领人,才能凝聚人,只有统一思想,才能形成合力,才具有超强的战斗力。后来,毛主席在抗战期间,也组建工农兵大学,即使在1930年,闽西根据地1000多人的队伍,毛主席也要建学校,也要对队伍进行思想引领;在党内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无不是统一思想的法定,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是制定具体的方案。人组建起来了,思想统一了,有了远大的理想,接下来就要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或者说是作战方案,或者说是阶段目标,或者说是工作计划,不论什么称呼,你得把整个目标予以分解开来。只有把伟大的愿景分解开来,才具有操作性,才会把理想逐步化为现实。这是很重要的环节,关系着落实问题。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对基层情况有了通透的了解,需要对理念有个清晰的认知,也需要把权利和责任分解给具体的每个人。接下来,还要抓落实,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要追求极致,要有细节决定成败的完美精神,才会把事业推向高潮。

五是领导者一定要率先垂范。真正的带队伍靠的是人格的影响力,绝非指手划脚式的工作方法。作为领导者,只有扑下身子,走到一线中去,走到基层中去,才会摸到真实情况,才会与队伍中的人们建立心与心的链接,才会让这支队伍血脉贯通,才会赋予领导者以灵魂,才会带领这支队伍出生入死,战无不胜。作为领导者,率先垂范,不仅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工作态度,只有率先垂范,忘记自我,融入基层员工,才会把个人与事业化为一体,才会赋予队伍以灵魂,才会让队伍富有精气神。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之时,绝不仅仅针对金一南教授的演讲而来。而是金一南教授的演讲触动了我性格中的很多弱点,以我的浅显阅历对自我进行了一次解剖。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以单个人来到世间,要想做起大事,改变和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就需要团结更多的人,凝聚更大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教育与社会密切相联,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教育管理也是一门大功课。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好的校长,可以用他的管理方法,影响和带领教职员工创建一所优质的好学校。

学校管理究竟需要哪些因素?首先学校管理者得懂得教育,教育是门大学问,他研究的是人,人是什么?始终是世界第一大难题。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未来,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教育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入的链接,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办学。作为一个校长,如果不懂得教育,仿佛“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无疑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大道总是相通的,教育管理也是管理中的一种,一定遵循也应该完全符合管理的各个要素。如果一个校长不遵循管理原则,也只能算是书生校长,也不可能把学校带到一个宽阔地带。

一个优秀的校长,除了懂得教育,有献身教育的情怀,还要具有带好队伍的本领。我想,好的校长,应该具有长远的理想,有引领社会、造福人类的担当与使命;好的校长,应该有宏大的愿景,能够描绘出教育的发展蓝图;好的校长,应该有具体的方法、方式,善于从小事做起,能够团结和带领老师把理想变为现实;好的校长,一定常常深入基层,扎根实践,和老师们同甘苦、共患难,一定是和老师们血脉相连。这样的校长,就是学校的灵魂,他像神一样地引领教职员工向着理想朝圣!当我们的教育拥有这样一批有担当、有思想、有灵魂的校长时,教育一定会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前的圣火一样,引领社会向着更加理性的前方漫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