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的乡村教师

 醉倚西风 2021-05-12

系统组织评选最美教师。我到偏远的乡村学校客串了一下评委,聆听了7位教师的演讲,心里颇为感动。最美的乡村教师,会有哪些特征呢?

我想,最美的乡村教师应该懂得坚守。

“宁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教师是为不懂事、不成熟、性情不稳定的孩子打交道的,很多人都不喜欢做教师。记得前年和市区的一位教师交流时,虽然他是已是市级名师,待遇也高,但是,他仍然认为,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多是不愿冒险、喜欢平稳、乐于安逸的人。乡村教师是什么样子?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学生也大多是留守儿童,学生基础差,出路不广,在这里做教师,极没有成就感。很多年轻人,如果不是出自于内心的喜欢这个职业,如果不是出于生存的压力和无奈,很难能够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好。所以,要做好乡村教师,首先得懂得坚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忍得住清贫,不去想大名大利,不去计较付出与得失,只有这样,才会在这个岗位上干下去。如果没有坚守,很多人都不愿把青春浇灌于乡村这片土地上,没有了坚守,哪里还有理想和远方?

最美的乡村教师,源于对教育的热爱。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长时间的坚守。但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需要用“爱”来滋养。没有对教育的热爱,只靠意志上的坚守,很难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委屈。

教育中有一个常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才会懂得包容,能够陪伴,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孩子予以滋润和教化。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反对教师商业化的补课。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理解,包括我们的老师。他们认为,社会上的补课的需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士,满足社会需求,以获取相应的回报,有买,有卖,不欺诈,是很正当的交易。但是,我们忘记了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教育不是专卖交易,一旦把教育功利化、商业化,教育就变了味。

只有爱,才会搭起心与心的桥梁,才会在师者和学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链接。只有爱,才会让教师弯下腰,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声音,懂得孩子的心思,在孩子清澈的眼眸中注入爱与能量。也只有爱,才会让教师懂得为师者的神圣与伟大,才会不在乎外在的风雨,才会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

最美的乡村教师,应该懂得成全。

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是照亮和成全他人的人。

在老师的演讲中,我听到了很多感动的细节和令人心动的例子。他们都把学生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学生也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父母。作为乡村教师,他们把最朴素的爱给了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他们是渺小的,是普通的,而在学生的心灵中,又是伟大而神圣的!

在市场社会里,有人看不起教师这种言行,感觉太傻,或者不值得。如果老师以市场交换的规则来看待这个职业,对于这样的职业,他也待不了多久,因为这种职业太不划算了。人的一生太有限了,可做的事情也不多,如果能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实在太有意义了。教师在成全学生的同时,又何不是在成全自己?北京十一中学把教师的职业定位为“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优秀的教师,绝对不在于得到多少报酬,更不在于获得什么名师,而在于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学生。

最美的乡村教师,应该学会自我发展。

在老师的演讲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老师和我几乎同龄。但他们已在乡村学校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他们成了老教师。他们嗓子哑了,面容苍老了,他们能讲述一串串感动的故事,但是,他们的教育教学已感吃力。我也看到还有一些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他们正年青,富有激情,充满理想。十年后,二十年后,他们该是什么样子?他们也是在吃青春饭的吗?如果教师这种职业不是脑力劳动者,而是体力劳动者,这种职业该有多少含量?

教师是一种专业劳动者,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应该学会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反思,在阅读、写作和反思中促进自身成长,只有深入研究,才会从师者进入研究者,从研究者到学者。作为教师,不但有爱,能够付出,还要做个有意思、有趣味的人。教师,也是一种示范,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影响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只有“成己”,才能“达人”;只有“有益于身”,才能“有用于世”;只有做一个精神饱满的人,才能带领学生成为一个丰盈充实的完整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