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 习

 醉倚西风 2021-05-12

闲翻笔记,看到摘抄清华教授颜宁的这么一段话:终身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知识”,而是主动地提问题的能力。所谓的很多“学习”,参加讲座,打卡,只是寻找学习的感觉而已,并不是真的学习,这只对稳定社会有作用。

这句话说得很好!也给多少“假学习”者兜头拨了一盆凉水。

读教育学,我懂得:学习,首先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愿意学,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才会发生。有时候,学习只不过是唤醒,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潜能,让自己明白到哪里去,去做什么。而那些提供一个教室,提供一些书目,出几份试卷,只是为学习创设一些条件而已,只是像学习,而非真正的学习。这些都是颜宁所说的,“找找学习的感觉而已”,也只对稳定社会其作用。

很多手不释卷者,只不过是借助书中的意象沉浸于意淫之中;很多奔波于讲堂里聆听大师开讲者,也不过是借别人的嘴巴印证自己的观点而已;还有些人,讲起话来,气若江河,可是结合实际,却无处下手。这些,都是徒借学习之名,而无学习之实。譬如,天天不离砚台写字的人,总是信手写来,只不过是徒费笔墨而已!如果不用心去贴近古人,何以了解书法线条的魅力?这些学习者,都如颜宁所言,其学习只对“社会稳定有作用”,而私毫无益于身心。

写这篇文章,无意指责别人。只是在反思自己,我喜欢读书,写作,写字,如今,已老眼昏花,却感觉并没有在长期的读写中滋润学养,提升自我,很多书读了以后,书仍然是书,我依然是我,书和我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关系。我的“学习”出了问题,我也是在假学习!例如,拿到一本书来,我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书读完之后,也并没有进行批判性吸收。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用处呢?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学习就是针对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而学,学了再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对于学习,古人还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学习相连的一系列行为中,需要发问、思考、批判、行动,而不仅仅是一味地接收。这就说明,和学习相关的是敏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知行合一的做事方式,唯有如此,才算是真学,学了以后才能真用。

读书不等于学习,学习不仅仅是读书,也可以在对话和做事中进行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是学些人生最根本的学问。例如,经常对人生意义的拷问,探究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人做事的意义和原则。还有,要经常对自我的认知,懂得自己在哪儿,自己要做些什么。人最终是要活出自我,活出快乐自由的人生。确定了人生方向,就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你做人做事的原则是什么。如此,再面临选择时,就容易多了。至于具体的做事方法,那是学习的枝节问题,随着问题的出现,适时解决好了。

写隶书,我学会了一个词,叫“正大气象”,多讲究质朴,反对精巧,因质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因不讨巧而显高远。其实,做人也要像写字一样,要有正大气象,格局大了,做起事来,就不会拘泥于一时一事一物,眼光就会看得长远,功利就会看得淡泊,胸怀就能包藏万物,在具体的事务中,也就没有了烦恼。真是看得长远,才耐得俗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