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是创新

 醉倚西风 2021-05-12

新到一个单位,我对同事说,事情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新官,也没有必要烧三把火。“新官”最关键的是把新情况吃透,深入调查研究,沿着前人所做的事情深耕细作。在深耕细作中,遇到新问题,积极想办法克服;遇到复杂的步骤,想办法优化它。这已经是非常积极、有作为的“新官”了。

“新官”最着急的不是创新,不是改革,而是调研,是吸收,是完完全全的继承,认认真真的发展,不能一门心思想创新。把原来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优化和发展,即是了不起的创新。

我想起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一项重要的功课,即“文献综述”。

当你发现了工作中的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可能就转化为了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这时,先别急。要针对课题的关键词,查阅一下重要文献。把这些文献找出来后,细细研读。在研读文献资料时,要思考这些和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所谓的“综”就是文献资料里面传递了什么信息;“述”就是从文献资料里面得到什么启示。

“文献”是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我们的再研究,一定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站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然后再辨别、优化、重组,才能有真正的发现。然后,再把这个小小的发现放到日常工作中予以检验。

课题研究是一种创新活动,研究的主要意义也在创新。但是,这种创新的基础在于广泛而且深入地吸收和继承;也只有吸收和继承之上,才可能有所创新和发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的一项重要能力。事实也反复证明,只有那些坐得冷板凳的人,才可能有真成就。

站在前人肩膀上,伸伸手,探探头,都是对历史的巨大推动。

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技革命,人类文明的历史总是一点点地向前推进的。

就如我们经常说的中国书法,其发展的轨迹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一点点地演变和推进的。写好中国字,其奥秘就是“老老实实临帖”,这个办法很笨,也最管用。先把祖先留下的优秀字帖化为我用,把祖先的好东西学会,然后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特征进行优化,就是了不起的创造!

即使伟大的科学家,其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只有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才有资格谈及未来和发展。

而年轻时的我们,哪里会懂得这些?

年轻时,我们总认为自己是担当大任的人,不喜欢学习别人现成的东西;认为只有创新和创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我们常常仰望星空,而忽视了脚踏实地。

那时候,我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十分不理解,认为一个人总在细节上纠结,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这实在是志大才疏的一种表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坚持完美细节的人,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因为他们会安心于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每遇到一件事情,总会沉浸其中,专心致志把它做好。而眼前的事情做好了,就会发现新的、可做的事情,再一头扎进其中,专心致志地进行研究。如此,他一直都在自己的时间里,精进不至,这样的人,不取得一番成就,简直不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觉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小就是大,细就是新。我写下的前篇文章,我们都是做小事的人,这里,我要说我们都是学习前人的人,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前人的经验,只有长时间俯下身子行走,才可能在抬头间,看到美丽的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