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事的幸福

 醉倚西风 2021-05-12
做教师多年,站在讲台上,感觉同样的日子重复多年,心已倦怠
那时,青春正旺,恨不得扔下课本,走出围城。
一日,听到一位从教育走到行政的老兄谈及教育,十分感慨地说:做教师,就要当班主任;不当班主任算不上真正的老师。
他的意思我懂。班主任工作很具有挑战性,需要与学生斗智斗勇;当然,做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那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班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官?》,班主任,官位最小,责任最大,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能耐与智慧。
但现实中的老师也有功利心,也想惦轻怕重,班主任这个不讨好的工作,也不招老师们的待见。
我与老兄谈及班主任的痛苦时,他说,哎,年轻人,不能只想着眼前。人要珍惜做事的机会。学校让你当班主任,正因为你年轻,有能力。等到年迈时,你想当班主任,也没有找你了。当你错过了这个岗位,你才感觉到当班主任的好处。
当时,对于这话,我似懂非懂。

过了几年,我脱离了教学一线。没有重复教学的课堂,也没有了做班主任的可能。刚开始那一年,心里还真不是味。同样是忙了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走在路上,心里却感觉到空落落的,不踏实。
这时候,我才明白当老师的好,当班主任的好。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你错过了,才懂得珍惜。

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回到学校,工作时间长了,难免倦怠。加之市场经济导向,什么事情都讲究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于班主任这样的活儿,难免会心生厌倦。特别是中学的班主任,不但要付出时间,还要付出心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学校不断倡导老师当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待遇,设立一些制度导向等等。
但有一些人,仍然对班主任不感兴趣。
我理解老师的想法,因为我也曾厌倦过,也曾有过年轻。
但我还要说,珍惜做事的机会。金一南说过,做难事必有所获。世间的事,总是祸福相倚。

著名语文教师余映潮,1979年才当上语文老师,那时,他已32岁。十年后,他做了一个普通的语文教研员。但是,他不甘平凡,总是不遗余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40多岁时,开始上各级公开课,每上一个新课,可能要积累10万字以上的资料。每年公开发表50多篇文章,耐心地进行细节化教学与学术研究,把平凡的事情做得宏大、闪亮,把平淡的事情做得光辉灿烂。
我也曾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这样的故事,我知道很多。类似的有魏书生,于漪,王开东,王君等等,他们都是站在讲台上,安于本职,珍惜岗位,以一当十,把一位普通的职业做得神圣又伟大。例如王君,几乎和我同龄,起点几近相同,都是大专毕业,从乡镇起步。但是他不甘平凡,硬是凭着一节一节的公平课,从乡下进入县城,从县城走进市区,从市区进入北京,从课堂到教科研,最后,开创出青春语文流派,影响了一大群语文学人,把一个个普通的日子擦得逞亮!
提及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名。所有的付出,都不一定能得看得见回报。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珍惜做事的机会,只有安于做事,才可能成就自我。千成不要等到不能做事了,再来懊悔流失的时光。

佛教说,“理需顿悟,事需渐修”,想到与做到之间隔着长长的距离。仿佛懂得了那个理,但要想有着切肤的记忆,还需要在事上炼,经得起苦难,经得起折腾,才更能强化自己的信仰。
王阳明说,要在事上磨。意思大概就说,只有珍惜做事的机会,我们才会安于当下,才会肯下笨功夫,才会心存宁静,才会感受到平常日子中的幸福。只有珍惜做事的机会,我们才会与自己和解,才会积极拥抱生活,才会看到潜在中的另一个自己,才会成为真正的自我。
有饭吃,有事做,不但可以走向远方,也是普通人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