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巢老人”之当下生活现状缩影

 AgeclubDOC 2021-05-12

作者IRainie    排版IMico

正文:

“其实,已经活够了”

——来自75+老人的心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七八旬老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不足为奇;但从空巢老人的口中亲耳听到,还是让人心情很怪异。

2020年岁末,通过武汉一家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的联系,我们希望透过空巢老人的视角来回顾过去这一年,来客观看待老人们的生活现状。

“'空巢’,即空寂的巢穴;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

预计到2050年,中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

独居老人(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是指不仅子女离家,而且丧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

老社区,心服务

作为老小区,到地铁站大概需要15分钟(以老人的步伐),到公交站台大概5分钟,有很多老人在这居住了大半辈子,其中有与温总理共事过的老干部,有退休的老党员,也有从事多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老奶奶。

正如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烟火人生,而每位老人也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过去,或肆意挥洒的青春、或五彩斑斓的年华。

来此之前,我蛮忐忑,因为我印象的空巢老人都很拘谨、或沉闷,我怕相顾无言,又怕刺痛他们。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让我不得不承认,是我眼界太狭隘了。

那天早上,我刚踏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门口,大厅里便传来了一阵欢声笑语,老人在热情的攀谈、电视机在播放《那年花开月正圆》,屋内空调暖气也很足,整个大厅大概30-40平,与小餐厅(今年疫情原因并未开放)有一玻璃扇门隔开,左边是康复室,右边是10平的社区服务小办公室。虽然不大,但这一切却让人感到格外温馨。

有病不可怕,怕的是一病不起

这是一对近80高龄的老人,他们让我明白了阳光是自己给的,爷爷以前在政府部门供职,奶奶是普通职工,他们看似身体硬朗、笑口常开,但不为人知的是奶奶曾得过脑梗,爷爷2012年中风做过手术。如今,奶奶要一直吃药,爷爷也因为后遗症而害怕开火不敢接近厨房。好在,术后的他们都还能自理和日常活动,只是行动稍显迟缓。

奶奶对我说:有病不可怕,就怕你一病不起,怕你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爷爷给我看他的术后创口,奶奶跟我说她每天都给术后的爷爷按摩,从头到脚,一点一点的按摩。

一个朴朴素素的老人,一户毫不起眼的房子,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小区,谁也无法想象这是位曾经和温总理一起并肩的老党员,是曾为很多人平反过的老干部。奶奶说“哎,要是和别人说,还以为他吹牛,和国家领导人攀关系呢”。但是,爷爷确实为很多人平反,帮助了很多个家庭啊!

我们总说“好人一生平安”,常做善事的人总会有福报的,我想,爷爷奶奶就是这样的“好人”,所以才会遇到更多的好人:

比如将爷爷从宜昌调动回武汉让这对夫妻脱离了长期两地分居的康局长、给爷爷做手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张医生,帮助爷爷奶奶申请房子并把如今房子转让给奶奶的在南京安家的姐夫,我想还有许许多多的好人藏在他们心中。

爷爷一直强调“真的感谢国家啊,感谢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好人”,他的眼眶更加湿润,而我却对这个坚强的老人,更多了一丝敬佩!看着他一直紧握奶奶的手,岁月长河,原来最好的陪伴便是我陪你一起到老。

临走之时,爷爷特别激动得翻出他的珍藏给我看——当年在部队做宣传员时候发表的文章,当我摸着那泛黄的茶水色纸张、充满年代感的封皮,许是将念想绽放成葱茏的模样,这位老人应该会无比怀念自己的“青春岁月”吧。

腿脚不便的爷爷坚持拄着拐杖送我下了一层,他站在楼梯口的窗台不断向我们挥手和微笑。奶奶曾说,爷爷爱唱歌,果真,那首中气十足的《团结就是力量》,好像在讲述着过去的点滴……我久久不愿离去,不想走远,直到我发现有一束光,透过树叶照射在窗台,才反应过来,原来,爷爷一直都是那个会发光的人啊!

爱是相互陪伴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爷爷奶奶这里,我看出了两个迟暮老人的倔强和对彼此的坚守。

他们有彼此的互相陪伴,即便孩子不在身边,也不至于太落寞孤单。可是,那些没有彼此的空巢独居老人们,面临残酷的现实,又该如何有持续生活下去的信念呢?

我想到了电影《我们俩》,因为一次租房,老人和女孩的生活轨迹产生了交集,从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最后密不可分甚至超越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可是这一切却随着女孩的离去、四季的轮回又重回到起点,仿若老人的一场梦。

我们对老人最好的关爱,应该就像电影里传达出的主旨,是“陪伴”,而孤独和寂寞的生活应该才是加速老人衰老和死亡的头号杀手吧。

不打扰,就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老人有一儿一女,十天半个月会见一次面,“我俩自己过蛮好的,都能自理,干嘛给他们添麻烦呢!”我能感受到老人说这话的真心,但也知道,他们肯定想念孩子,不然不会提前将被子晒好,屋子打扫好,就等孙子放假回来。

何为父母?父母就是不断对着背影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我承认,现在的我很“恋家”,曾以为爸妈绝不会老去的我,20多岁还在叛逆期的我,直到有天突然发现我妈白了1/4的头发,那一晚我真的躲在被窝里哭了很久,与其说我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倒不如说是我还没做好接受的准备,它就无任何告知的来了。

正如龙应台的《目送》: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此,我的每年心愿都变成了:“愿我的成长速度能一直大于你们老去的速度。”

活了这么久,也够了

汪奶奶命很苦,她年轻时曾犯了文革年代所谓的“思想错误”而饱受苦难,好不容易熬到了新世纪,却在2003年失去了大儿子,又相继在2013年失去了丈夫,而自己也有膀胱癌、痛风和高血压,我真不知道癌症为什么会“偏爱”这个家庭,只想祈祷奶奶晚年能开心一点。

奶奶晚上七八点钟就休息了,白天也就看看电视,多彩的生活好似与她无关,可是当每晚被病痛折磨的无助和孤独涌来之时,她应该会望着偌大的屋子发过呆吧!很想尽力让奶奶笑一笑,可是却发现我引以为豪的感染力在奶奶面前根本不起作用。

好在,每天早晚汪奶奶都会和两个女儿各通一次视频电话,女儿也会每周到家整理卫生,有女儿的宽慰或许能让自己的独居生活显得并没有那么孤单。

好像突然明白了那句“活够了”的含义,在见证了至亲相继离世后,就好像觉得生与死之间的鸿沟也没有那么不可逾越了。活着并不难,可是寂寞却在时时刻刻在折磨着这位奶奶…

一直觉得在岁月的长河中,

还有很多时光可以跟父母相处,

还有更多承诺等着我们去一一兑现,

殊不知,有很多时光一转身就不见了。

如果再没有人“唠叨”你,

你会不会想念?

谢奶奶是一位73高龄的老党员,独居生活数十年,但在社区里却沉默寡言。奶奶有两个儿子,“也就一个月会联系一次吧,如果他们接到我电话,就说明着我出事了,会倾巢出动的。”谢奶奶苦笑了一下。

她的家里家具很旧却很整洁,但是,这种干净却总是在刺痛着我,让我无意去窥探奶奶的内心可能只是想给自己找点活干,让自己别闲下来。

她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更准确来说,奶奶可能很少有可以交流的人。疫情之前,她会去跳广场舞,会与朋友相约,她还在老年大学学了7年的电子琴。可是,这一切都因为2020年的那场疫情,奶奶几个月无法出门,而今手脚都不再灵活了,也再也没有那么多的业余生活了。

奶奶反复地问我:“我是不是很啰嗦?”我诧异于谢奶奶对“啰嗦”一词的定义,也察觉到她内心的极度不安全和不自信。她的话真的很少,我不知道一个人会在多孤独的情况下,才会对这个词有这样的误解,但是那一刻,我懂了。

我们常常觉得老人很啰嗦,老人话很多,老人还常常爱自言自语。可是,倘若有一天,他(她)不再对你唠叨,他(她)开始沉默,你会不会想念那个曾经对你千百遍重复一句话的人呢?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空巢老人中就会有你、我的亲人甚至我们自己,老人的晚年如何远离困苦和忧愁?道德、情分与法律之间又该如何平衡?我们对老人的关爱,难道就仅仅限于物质条件吗?这是那天,我不断在重复问自己的问题。

我以后会搬家去养老院的

“等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我就会去养老院的”,“我有看过一些养老院,如果公办养老院能多一些就好了”,“我也有攒钱,以后说不定要交给养老院的”……当老人们不约而同有这样的想法时,我很惊奇。

或许,他们并不是真正对养老院放心,只是不愿麻烦子女而已。

如今家庭结构的变化,儿女巨大的生活压力,对父母养老的问题往往会有心无力。但即便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愈加专业,但养老院倘若没有“亲人”的陪伴,那又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孤独呢?

光阴催人老,暮年焕人归,父母从来不怕子女有多麻烦,但却害怕给子女添麻烦,年老时,走不动时,他们宁愿去养老院,也不愿去打扰子女丝毫。他们只是老了,但是我们却很少能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

“懂事”的父母,希望你也懂他们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这些老人变得越来越“懂事”,而我们为什么还要让不懂事的父母变得“懂事”呢?

想起2017年春节归途,我要赶最早的火车南下,爸妈却五点半就起来收拾、开车带我,那天北方大雾,我们几乎是在开车前10分钟才到达车站,火急火燎的我拉着行李连头也没回的便冲进了候车厅,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上车刚一坐下便发消息给我好朋友说:“我再也想不去深圳这么远的地方了”,我确信,就算我那天没有回过头,他们也一定在出入口那里驻留了很久很久。

父母虽然老了,但是他们也会像孩子一样,他们也会害怕失去我们对他们的依赖,从而转身依赖我们,但是他们又害怕给我们添麻烦,害怕打扰到我们,从而不断克制自己的爱。他们变得越来越“懂事”,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那个“不懂事”的自己,记得父母对“不懂事”的你是怎么做的吗?

越长大,越会明白这样一句话:“父母就是你与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古代,我们曾把50岁作为划分老人的界限;而如今,世卫组织将60岁及以上人群定义为老人,当子女由于工作、生活、学习或结婚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的心理失调是否又真的得到关注了呢?

我们总说老龄化社会问题频出,政府也总是在尽其所能照顾空巢和独居老人,但我们是否思考过,对于老人而言,哪怕子女多一分理解,多一次陪伴、多一次“唠叨”、或一个电话、一起吃顿饭,都能能抵得过这时间千万礼物。

有的人穿上了一身制服,就扛起了责任;

有的人转换了人生角色,就要后置自己;

有的人奔赴了理想的路,就很难再回头。

而父母却从来不后悔遇见过我们。

新年伊始,2020年我们经过了太多的不容易,也见证了太多的奇迹,我们很期待2021年,我们也愿2021年所有的老人都能平安喜乐,健健康康的安稳度过这一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