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通,性通,心通。感通,神通,通天下

 晨晓光 2021-05-12
你看这个逻辑,很有意思吧。

我来解释:
“气”,两个意义。第一,是外界事物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在张载的气学中赋予的意义,气指世界的变化。
比如,你对一个事件的感觉,本质上是来源于事件的变化。如果这个事件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看日出,是因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了。看到路上的车流,是不断的发生有车经过。在街上看见热闹,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哭了,你感到着急,是孩子从不哭发生了哭这件事。

变化,是世界的本质。

第二个意义是,感知。就是人的感觉。感觉的发生本质仍然是来源于世界的变化。没有变化的发生,感觉就会呆滞。这是“气”的第二个意义。

实际上,在张载的气学理论中,不论是世界的变化,还是人的感知变化,是统一起来的。

因此,你可以直接记住这个重要的结论:感觉是变化带来的,没有世界的变化,人就没有感觉。

对世界的变化,你的感知和它微妙配合,统一。就是“气通”


气通,就是你对世界变化的感觉很好,灵敏而通达。这就是气通的意义。

气通的前提是性通(需要你记住这句)

性是什么?张载的理论是:感者性之体。意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是人性的根本。感知就是人性的本源。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和能力,于是形成了人的个性、性格。

气通的前提是性通,也就是感通。性就是感,你可以这样记住结论。

心通(庸人都会心通,伟人直接是性通)

心,在古代的定义是,知觉判断。也就是感官带来的。但是,“知觉判断”的心,根本不是人性。人性的本源是感知。“感”是最本源的东西,是性,不是心(知觉判断)。

于是,性通了,肯定心通了。因为本源的“感”,意味着“人的感知与世界的变化”统一,通了。这是最底层最核心的。最核心的“感”通了,心也肯定通了。

反过来,心(知觉判断)通了,性不一定通。

神通(性通则神通)

在张载的气学理论中,“神”,是形容词,是指“感知”的效果和速度都极致的表现。是专门指人的感知能力“暴速”的状态。例如,你闭上眼,看见千里之外的一个人或者一处地方。这就是“神一般的感”。是用来认知的能力。可是如果认知能力很缓慢,张载就称之为“化”。化指“渐感”,感知很缓慢的样子。

通天下

要具备通天下的能力(性),感知能力,就必须是“神感”。天才的数学家,天才的物理越来,他们所具备的“神感”能力(性)是多么令人羡慕。

就像中学时候,班上某个学霸,总是“神一般”的每次考全年级第一。所有人都惊叹他的“神奇”。

本质上,学霸的“神感”能力,最值得羡慕。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神感”的奥妙吧。

今天的结论是:要气通,才神通!下次接着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