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饭后会打嗝?找准了5大原因,利用好7个锦囊,轻松搞定它

 梅雪舟 2021-05-13

突然发生的打嗝打断您的餐后放松时刻并不罕见。你可能已经吃完了午饭,想要小睡一下,但打嗝突然就发生了,这可能会令你感到很不爽,还耽误你的午休时间!如果经常发生打嗝,你甚至可能会担心是否有任何严重的问题。不过别担心!打嗝是常见的,并且可由于各种原因而引发。

隔膜是肺部中央的肌肉,在呼吸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每次呼吸时它都会收缩,这可以扩张肺部并吸收内部空气。而打嗝是这种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当隔肌收缩时,声带会闭合,这可以防止任何未经邀请的空气进入,这就是导致你不舒服的原因!这个动作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进食方式,压力,胃部刺激等都可以引起它。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你吃完后会一直打嗝,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它,我将会逐一告诉你答案。

饭后打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膈肌和声带痉挛,如果它们通常仅在进食或饮水后出现,则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它们发生的一些原因是:

1.吃得过快或太多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是位于横膈膜的下方的。当你吃得太快或太多时,你会吞下比平常更多的空气,这将导致胃膨胀过度。如果它膨胀太多,它可能会推动或挤压你的横膈膜,隔膜通过收缩反应,所以你开始打嗝。

2.消费某些类型的食物和饮料

辣椒含有辣椒素,可以刺激隔膜痉挛。饮酒也有类似的效果。啤酒特别会让你的腹部充满气体,导致它膨胀。碳酸饮料产生的气泡也会使胃膨胀。喝大量的苏打水,汽水和其他软饮料往往会导致打嗝。

3.食道突然温度变化

如果食道温度突然变化,可能会刺激神经。食道神经的刺激可能导致膈肌收缩。

所以建议你尽量避免非常冷的饮料和非常热的食物,少吃辛辣和酸性食物。另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也可以刺激食道神经。所以,如果你在几杯饮料后出现打嗝,你不应该过于担心。

4.啃食干粮

由于干粮难以咀嚼,难以吞咽,以致于有时吞下更大块的面包、饼干等是很常见的。它们有时也会粘在你的喉咙上。然后,您为了尽可能的吞咽它们,你将吸更多的空气,你的胃就会膨胀的越多,从而引起打嗝。

5.压力、情绪或兴奋

当你感到压力太大时,你有时会利用深深吸气来平复这种压力带来的情绪,这会让你吞噬更多的空气。另外,如果你在吃东西时兴奋地争吵或说话,你很有可能在胃里得到很多空气。

那么该如何让打嗝远离你呢?

大多数打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停止而不会产生任何后果。一旦腹部开始放气,令人不快的打嗝就会消失。然而,有些方法可能会更快地阻止它们。他们之中有一些是:

1.尝试屏住你的呼吸

有人可能已经告诉过你这种方法的实用性了。这是一种经过测试的方法,许多人在他们希望打嗝消失时使用这种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是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这时隔膜会收缩并停止痉挛。这种方法可能不会马上起作用,但你仔细注意的话,你会发现每两次打嗝之间的间隔时间变得更长了。

2.控制你的呼吸节律

吃完饭之后,你可以尝试通过缓慢吸气和缓慢呼气来控制呼吸节律。请尝试尽可能深地呼吸,使隔膜收缩,然后当您呼气时,应该将所有空气排出肺部,从而放松肌肉。

3.喝一杯水

一杯温水可以缓和导致隔膜收缩的神经。

4.按摩隔膜

吃完饭后打嗝时,可以尝试按摩隔膜。您可以通过在肋骨边缘进行圆弧状按摩来完成此操作。

5.拥抱你的膝盖并向前倾斜

如果您坐下并尽可能使你的膝盖靠近你的胸部,您可以使痉挛的横膈膜停止下来。

6.触发呕吐反射

如果您不太舒服,可以用手指按压舌根,这会引起呕吐反射并可能阻止打嗝。这是因为呕吐反射会刺激食道中的神经。

7.咬柠檬

柠檬的味道可能具有类似于深吸气或引发呕吐反射的效果。这可以缓解食道中的神经并阻止隔膜的收缩。

那么我们能预防打嗝吗?

一些预防方法是:

    避免酸性食物

    避免酒精

    停止饮用碳酸饮料

    慢慢吃,细嚼慢咽

    吃合理的食物

    注意不要在咀嚼时吞咽空气

    避免饮用非常冷的液体

    吃饭时不要大声吵闹或说话

这可能不会完全消除打嗝,但或许能减少它们发生的几率。大多数问题都源于饮食习惯,所以注意你的饮食方式,便能让你的隔膜更容易放松。如果你吃完饭后不断打嗝,但会很快消失,这就没必要引起担心。除了会引起不舒服感,它们是无害的。如果经常发生或打嗝难以停止,且持续时间较长,您可能需要去详细咨询医生。

总而言之,没有任何革命性的措施可以防止饭后打嗝。虽然隔膜会不时地不由自主地收缩,但你可以坚持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要说太多话、避免某些可能导致打嗝的食物等等来减少打嗝发生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