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政务新媒体呈现高度竞争的发展势头,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互动力、服务力、表现力不断被模仿和更新,运营策略不断走向精细化、纵深化。具体来看,政务新媒体运营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持续强化官方话语权优势,协同构建本地信息服务圈 政务新媒体凭借其发布主体的信息渠道和资源优势,依托网络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特性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沟通的良好平台,尤其是面对备受关注的公共事务处置中,官方舆论优势的建设,对社会治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而两微一端一站和抖音作为目前最为热门的“互联网+”平台,正在多方位地覆盖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 政务微信正在成为一种新型问政平台,在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民互动和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等方面重要性突出。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政务微信矩阵建设,通过常态化运营打通了“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新渠道。各单位各部门利用微信平台,及时公开发布区域行业动态、解读最新行业政策,回应民众最关切的社会问题。 2.强化输出内容表现,构建富媒体传播生态 在当前网络信息过载且同质化泛滥的背景下,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强化创意输出和原创能力是新媒体运营突破瓶颈需求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政务新媒体微信矩阵推文形式逐渐趋于丰富,除传统的文字表达外,普遍运用图文结合、短视频、直播等富媒体手段,构建“双微”、抖音、头条多平台传播渠道。普遍采取可视化表现形式,通过图解、漫画、视频形式进行政务信息传播和解读,降低阅读门槛,以生动有趣的传播表现,融入民众生活。同时,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用户感官体验,还弱化了政务类新媒体刻板、高冷的形象,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增进受众好感度,构建官民友好关系。同时,也能扩大潜在用户群体,提升政务信息二次传播能力,扩大矩阵影响范围,促进政务新媒体传播价值提升。3.运用大数据服务政务传播,精细需求画像精准政务服务新媒体时代,与政务新媒体布局日渐扩大化同步的是,网民对政务信息的各类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政务新媒体运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政务类新媒体的粉丝用户进行行为习惯、阅读偏好画像分析,反思运营优点与不足,更好地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网民个性化的政务资讯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运营策略方面,通过对发布的政务类博文的阅读数、点赞数、评论跟帖等分析,了解用户对不同博文题材,以及文字、图片、音视频、H5等不同呈现方式等的动态喜好变化,及时作出运营策略的应对调整,提升政务微博的曝光度和用户好感度。二是传播效果层面,通过对海量的用户行为轨迹进行数据化分析,综合勾画政务类微博粉丝用户的群体画像,明悉用户对不同政务领域的偏好,同时培养忠实粉丝活跃群体,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4.依托不同平台传播特性,完善发布机制促进公共管理 政务新媒体账号体量加速扩张,政务新媒体正在利用自身的媒介、信源、渠道、素材等优势,逐步形成完善的平台发布机制。如微信矩阵账号常规运营表现十分稳定,在内容上以传递政务信息,提供服务性资讯为主,推文时段分布走势普遍规律性较强,有效培养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加强受众对账号的依赖度。微博矩阵账号除保持常规的信息发布外,在涉重要舆情事件、新政出台、城市预警等关键时间节点,加大发布力度,强效推动传播目的的达成。抖音矩阵中,运营成熟的账号多保持日推或间隔较短的推送规律,以强调稳定曝光为主,多为部门形象宣传和主流正能量信息。综合来看,政务新媒体善于从不同平台的特性出发,不断探索完善发布模式,促进政府公共管理及政治民主化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