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城记-3】南京,天空一直都在,是云去了又来

 Shine的沙漏 2021-05-13

            20200811 摄于南京禄口机场
写在前面:
飞机即刻起飞,飞往我亲爱的家乡,热辣辣的长沙。很奇妙的,没有不舍,相反,我像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

也许,旅行从来都只是一次短暂的出逃,生活的柴米油盐甚至鸡飞狗跳,依然如影随形。

在金陵的四天,像做了一场大梦。梦里有绿荫蔽日、连绵不断的梧桐盛景,也有古朴雍容、雄奇庄重的亭阁楼宇,还有浩浩荡荡、此起彼伏的初秋蝉鸣。

我大概很难忘记,这四天擦肩而过的景与人罢。

是以为记。

                           祭忆

在南京的第一天与最后一天,都浸润着眼泪,天气却不似预期,电闪雷鸣,复而晴空万里。

第一天,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刮风、打雷、暴雨。

我和妹妹吃力地撑着伞,穿过长长的排队通道,好多次伞骨被台风吹翻,“哗啦啦”的雨水灌进鞋里。

天与地,灰蒙蒙一片。一座座的黑色雕像,定格的是八十多年前,惨死在军国主义暴行下的绝望同胞。

遇难者300000,冰冷的数字下,是曾经跳动的脉搏与滚烫的鲜血。

我们屏息凝眸,瞳孔渐渐蒙上一层水膜。

进入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LED显示屏,黑底白字不断闪烁着一串串的名字,旁边的墙壁,摆满了名册档案,甚至围栏的表层,也刻满了名字。

我轻轻地抚摸那些凹凸不平的横竖撇点捺,内心像趟过哀鸿遍野的山川河流——那不是简单的汉字排列组合,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满墙的照片,触目惊心。彩色的是幸存者,每年,都会有人永远地离开,直到所有照片全部变成黑白——不忍想象。


我慢慢地走,慢慢地走,内心充满深深的无力感与难以言说的愤怒,眼泪一次次夺眶而出。

这些同胞,也曾有过希望、有过憧憬、有过盼望,直到头顶闪过一声枪响、一把铡刀、一楸黄土,射杀、砍首、活埋,戛然而止。

我不懂,真的不懂,为什么日本军队非要赶尽杀绝,牵扯到无辜的妇女儿童,以及手无寸铁的平民。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 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北岛《回答》

想我泱泱中华,倭寇的屠刀之下,尸骨如山。


穿行在遇难者同胞史实展厅,对着冰冷的玻璃窗与黑白照片,想起世界的很多个角落,依然炮火连天,生民涂炭——侵略、瓜分、历史总在不断地重复上演。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欲望却是无限的。

心一点点地往下坠,好怕找不到着陆点。

幸好拐弯就看到“人道主义救援”展窗,一边是军国主义的蹂躏,一边是人道主义的救援。

暗暗感叹场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给你看到那些赤裸裸的血腥与黑暗,然后奋力掀开光明的一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00808 摄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不知道,人性是无法直视的深渊。我只是觉得,每一个中国人,有机会的话,都应该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一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其次,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哪来家,居安思危,要努力。很敬佩任教学校的价值追求:实验师生要有努力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追求。


在南京的最后一天,晴空万里。我们去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

入门一大堵墙,是那些曾经饱受摧残的妇女的照片。

沟壑纵横的脸,深深的泪痕,苍白的头发。

她们也曾十七八岁,也曾明眸皓齿、颠倒众生,也曾怀着相夫教子、洗手作羹汤的贤妻梦啊。

最后却遭遇一大场金陵梦靥,死的死,活下来的,遍体鳞伤,生不如死,终身未婚或者再也做不了母亲。


小小的隔间,八十多年前,无数惨案在这里发生,无数少女甜美的梦永远破碎。

让我心痛。

女性似乎在任何时代,都是弱小中的弱小。侵犯案件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看【女孩别怕】公众号的最新推文,惊讶于九十五岁的老妈奶也惨遭侮辱。

(针对老年妇女的性侵害,英文Sexual Assault against Women in Late Life ,简称SAWLL)


你看,哪里是女孩别怕,不论是小到三岁还是上到九十岁,女孩都好怕。

如果以后我有个女儿,一定会提心吊胆;如果我有个儿子,一定从小教导他不要伤害女孩,因为他也有母亲和姐妹。

作为女孩,我能平平安安、安安全全地活到今天,真的好幸运。

将心比心,也就格外心疼那些慰安妇女们。


这份雕塑作品,放置于慰安所内,下面的桌子上放着毛巾,供观众为雕像擦拭眼泪。

我小心翼翼地取了一张,轻轻地在铜像的眼角拂过,但里面的眼泪,怎么也擦不尽,不断地滴在下面的水桶,发出“叮咚”的声响。

我的泪,也涌了上来。

生而为人,好艰难;作为女孩,更艰难,好像女儿天生的母性,为母则刚,鬼门关里走一遭,操劳一生。

男孩子们啊,一定要好好爱你的母亲、女友/妻子和姐妹。

      20200811 摄于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蝉鸣

在南京的四天,去过好多地方: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秦淮河、烟火气的市井小路-科巷、震撼恢宏的南京博物院、舒适静雅的南京图书馆、热闹非凡的新街口、1912酒吧街、老门东、夫子庙、古朴别致的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国立美术馆、圣保罗堂、幽深静谧的灵谷寺,以及富丽堂皇的牛首山佛顶宫。

打下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定格的一幕幕,在眼前像电影般一帧帧闪过。

                            秦淮河夜景

                             小吃街-科巷

                            南京博物院

                              南京图书馆

                          夫子庙商业街

                              先锋书店

(这个书店必须浓墨重彩说一下!是五台山总店那家,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真的名不虚传呜呜呜,之前在杭州,我说最天使文创书城是我最喜欢的书店,现在我收回这句话🙈先锋书店成为我排名第一的心头肉。

怎么说呢,这个书店,是那种不讨好、不迎合的文艺,巨大,大家一定要来!!!)


                            1912酒吧街

                         基督教圣保罗堂


                          牛首山佛顶宫

(牛首山真的值得一去!98的门票值!周五去半价49,提前一天买票88,不过我就不准备详写啦,大家看图感受吧,造价40亿的工程,两个字:绝美。)

去了这么多地方,你要问我,现在闭上眼,想起的是哪个瞬间,最爱的是哪个景点,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在颐和路慢慢走的那十分钟。

颐和路是南京一条遍布民国建筑的小路,安静、干净、铺天盖地的梧桐与蝉鸣。

                                 颐和路

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盛的蝉鸣,浩浩荡荡、此起彼伏,也终于明白了高中语文试卷上文本分析时经常写的“以动衬静”。

走在蝉鸣里的那十来分钟,是我彻底放下了人间一切烦恼、焦虑与悲伤的十分钟。

后来我发了条动态,我说:在金陵的第二天,想把这里的蝉鸣都装进冰箱,等到冬天拿出来摇一摇,“嘭”的一声,秋天一涌而出。

我跟妹妹说,真想在这里不走了,她疑惑地撇嘴:就这样枯走,有什么好玩的?

我没有回答。心里静得像这干净的街。


从小到大,我好像就活得很用力,也许并不是我愿意的,好多时候,也觉得好辛苦,想停一停、歇一歇。

可是,我生命里可以踩刹车的路口,实在太少太少了。

所以,在颐和路走的那十分钟,觉得,好像突然认认真真地为自己活了一回。


                           遗憾

这四天,有没有遗憾呢。

有的。

比如专门预约了圣保罗堂礼拜天早堂聚会,结果晚起了两小时,错过了进入教堂的机会,只能在晚上一个人骑很久的车在门口做很久的祷告。

比如和妹妹几经周折跑去灵谷寺想看萤火虫,结果因为山里太黑,不敢再往前骑。

比如因为疫情,被挡在南京大学门外。

比如,因为天气和时间原因,终究没有去成中山陵。

比如,又丢了一把新买的太阳伞,那是我早两天在重庆新买的,特别喜欢伞面印的英文,当时还拍了照:

Being on sea, sail; being on land, settle. 
If you can do what you do best and be happy.
Nothing can help us endure dark times better than our faith. 
All the advantage isn't in running fast, but rather than in getting an early start. 


太多遗憾了。

但很奇妙的,这次,我没有过多停留在这些遗憾里,我甚至觉得,所有的遗憾,一定会被其他突然而至的惊喜所替代;或者说,心里就是要有几道浅浅的痕,才会念念不忘,才会孕育出补救的芽。

人世里的许多事,随它去。你会快乐点。


                           最后

南京很低调,没有北上广深重庆那样的高楼大厦,整座城市,都安安静静地泡在法国梧桐里。

据说宋美龄女士很喜欢法国梧桐,蒋介石先生就把梧桐种满了整个南京。

我爱你爱到想把所有一切最好的都给你。

打车去博物院的时候,遇到一位脾气暴躁的滴滴司机,问他南京有哪些地方好玩的,六十岁的南京老人,气呼呼地朝我嚷:

“你懂不懂历史的?懂不懂历史的?我们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的每一个地方,都能说出历史典故,懂的人,哪里都好玩;不懂的外地人,跟风似的过来转一圈:哦这是个宫殿,哦这里种了好多梧桐,一点不好玩,然后走了,你说有意思吗?”

我惶恐又谦卑地答:“叔叔,我学过高中历史的,不过也确实不太懂,不过我会慢慢学慢慢感受呀。”

在南京图书馆,落地窗那边,是漫天的梧桐;落地窗这边,是白发苍苍低头伏案的八旬老人。

我想,旅行,可能就是换个地方,感悟一些精神,找到一些回到故土或异乡,继续在柴米油盐中前行的力量吧。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南京也无憾了。

                             南京图书馆
 

            20200810 摄于南京牛首山

在牛首山的时候,突然想起李太白写金陵的诗: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无数的君王,建起朱楼,又化为一抔黄土了;无数的游人,来了南京,又走了,回到原本的一地鸡毛里去了;

韦庄又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想起一句话,可以做结南京之行:天空一直都在,是云去了又来。

我就是朵居无定所的云。

感谢南京的所有遇见。旅程结束,迎接我的,是下半年新的征程。

继续努力吧。

大家晚安!在星城问候各位🌶🌶🌶

Shine于长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