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家长听四个故事——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木香草堂 2021-05-13

吴京,前台湾成功大学校长、美国流体动力学专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毕业于斯坦福、布朗等著名学府,现事业有成。不久前,吴京在杭州举行讲座,他给家长们说了四个故事。

给家长听四个故事——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故事一:经验对孩子未来未必管用

我的三个儿子从小成长在美国。他们放学回来,我从不督促他们做作业,我只和他们说:“嗨,我们去打球吧!”他们说:“爸爸,等我把功课做完了,再去玩好不好?”

而我们的家长太紧张了。总想着要孩子进一所好学校,进了好小学,又想进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更要奋斗了。可我想不明白,你们到底是要孩子进下一所好学校,还是要孩子将来有出息?这是两回事。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因为“今天我们要走的路,未必是孩子明天要走的路”。孩子将来的生活和家长现在的设想之间有落差。家长们对当年的升学之苦、工作之苦深有感触,所以指示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可家长们是否想过,孩子要一二十年后才走入社会,你不知道未来的样子,你怎知带他往哪里走?用几十年前的经验,让孩子应付未来的社会,能行吗?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因为将来有一件事情一定不会变,就是能力。所以不要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边叫他做这个,做那个。外国人常说,“我们希望孩子有犯错的机会。”他小时候犯错不伤脾胃,长大再犯错那就麻烦了。

故事二: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我家老二高中毕业那年,没有告诉我,就申请了海军预备军官,并被录取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全美国只有100个名额。

我不同意他去,但我没说“不行”。我和他谈了两三天。我问他,假如不考虑学费的因素,你会不会去?他说“那我为什么要去!”问题解决了。我想父母与其替孩子做决定,不如替孩子分析所面对的情况更合适。不要把自己的决定强加到孩子身上,要把各种因素分析给他听,让他自己做决定。

当我的儿子们做错事情时,我参照了英国人的做法,从不让他们写“悔过书”,只是让他们就当天的事情写篇作文。结果他们作文的开头经常是“怎么搞的,我今天又写作文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思考、判断。而不是用家长的权威去告诉他对错。这些作文现在成了我们的传家宝。

故事三:身体是不能输的本钱

我们有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也同意。孩子在起跑点上最不能输的是身体。我的三个儿子读的都是美国私立大学,学费压力很重。但是有两件事情我是从来没有吝啬的,一是孩子可以随时打电话回家;二是孩子要买任何体育器材尽量满足。

今天的社会没有体力,就没有生活的品质。这不是说读书不要读,好学校不要去,但要看让孩子付出多大的代价,尤其是身体的代价。这是他唯一不能输的本钱。

故事四:要让孩子有幸福感

老二读初中时,一天我正给他理发,他突然说,“爸爸,如果你能让全家人年龄都停在这个时候,不再长大,那该多好。”我觉得好笑。可当他理完发上楼后,我才意识到,他感受到了幸福,因为幸福,所以他不愿意长大。

中国的家长经常对读初、高中的孩子说,“快了,熬过这个阶段,考上大学就好了。”怎么会这样?那是孩子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为什么要“熬”过去?

我们养育孩子到底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吃苦?为了让自己有点事做,好去担心他们升学的事?为了陪他到11点钟才睡?我们怎么能做这样的傻事呢?

其实,我们要学会享受孩子,也让孩子享受我们。我最骄傲的是我给我孩子的时间是同事和朋友中最多的。别总说自己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时间是挤出来的。当你现在不掌握、不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等他们长大了,他们就没有时间和你在一起了。这段时光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