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版“张绣”—王师范,用一族人命换的教训,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青史如烟 2020-09-17

喜欢读历史的小伙伴们一定对《三国演义》中的张绣印象颇深,建安二年,曹操挥军南下,直逼宛城,而张绣投降曹操之后,却没料到,对方竟顺便接收了自己的婶娘,生生拔高了自己一辈儿。

心怀不忿的张绣最终咽不下这口气,再次选择了反叛,半夜突袭曹军,给了曹操一个沉重的教训,此役曹军悍将将典韦、曹操侄子曹安民、长子曹昂阵亡,而曹昂的死更是直接导致了曹操与发妻的感情破裂,让其抱憾终身。

然而奇葩的是,张绣最后竟又投降了曹操,把人家儿子、侄子都给杀了,还敢投降如此仇家,不得不服这个张绣,这位的胆儿真肥,心真大!

曹操倒是厚道些,一生没怎么为难张绣,但曹操儿子曹丕可就没那么大的度量了,他可忍不了,你张绣把我哥弄死了,还好意思整天在朕面前晃来晃去?

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

忍不了的曹丕最终当着百官面怼了张绣,你这个家伙,杀了我哥,还好意思出来混?听了这话,张绣立即乖乖回家自杀了,仇恨一旦结成,一般很难化解,即便一时忍耐,最终还是会爆发,所谓冤冤相报,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这句话适用于三国时的张绣,其实也适用于五代时期的王师范。

一道勤王的旨意

天复元年冬,青州城内的军府之中,淄青节度使王师范接到了一封来自朝廷的密信,里面的内容是要求各地藩镇前去长安勤王救驾。

对于长安最近发生的事情,王师范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整,毕竟各地藩镇节度使在长安密布的眼线,也都不是吃素的,中晚唐时期,宰相和宦官之争一直没歇停过,而宦官掌控军权,因此南衙宰相这边往往落于下风,而到了崔胤之时,南衙北司之争更是趋于白热化,干不过宦官的崔胤最后决定,放个大招,一把解决这帮阉货,他以朝廷的名义给汴梁的朱温写了封信,来吧,过来可劲造!

朱温很听话,立马领着四镇军队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关中开进,看到这么多军队,宦官们立即怂了,然而朝廷也感到很害怕,至于吗?来这么多人,朱温,你这次来到底是想灭了谁呀?

恐慌的宦官们挟持着唐昭宗一路西奔,跑到了关内势力最大的藩镇节度使——李茂贞那里,老弟,借你这里躲一躲吧!

放心吧,咱这里肯定能罩得住,李茂贞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然而他却没有料到,自己这次热心帮忙,却差点儿被朱温给打成残疾。

面对日益恶化的战况,大宦官韩全诲以朝廷的名义,向天下藩镇发了告急手书,希望大家能够入关勤王,哥们儿们,赶紧来拉大哥一把吧!

而面对已经崛起、形成气候的巨无霸一一朱温,众人却都沉默了,以前蹦哒得挺欢腾的河东道军阀一一李克用,此时被汴军压得喘不过气,根本无暇南顾,而淮南的杨行密依然在观望,毕竟好久没跟朱温摩擦了,能不惹汴军,他也不愿多事儿,昔日倔强的河朔三镇如今更是沦为了朱温的马前卒,自然也没人敢出头。

天下虽然是李家的天下,但此刻朱温的拳头却是最大的,谁敢出头?此刻,朱温自我感觉也是十分良好,因此,当他带首四镇军卒入关中之时,后方河南道虽然虚弱,但他觉得,没人敢蹦跶出来闹事。

然而,朱温没想到,还真有人敢站出来,而且还是那个昔日自己挺看不起的小哥儿——王师范,王师范接到旨意之后,跟军府内的军将们商议了一下,决定——这把干一票大的。

忠臣还是野心家

按照正史上所说,王师范接到圣旨之后,痛哭流涕,表示自己身为大唐臣子,自然要为国出力,为国尽忠,如今朝廷出了朱温这个大奸臣,自己一定要遵从朝廷旨意,率军讨伐朱温这个大坏蛋。

诏至青州,师范承诏泣下曰:“吾辈为天子藩篱,君父有难,略无奋力者,皆强兵自卫,纵贼如此,使上失守宗祧,危而不持,是谁之过,吾今日成败以之!”乃发使通杨行密,遣将刘鄩袭兖州,别将袭齐。

乍一看,这个王师范还真是挺忠义的,晚唐时期,能这么听朝廷话的藩镇,实在是不多见了,然而当您回顾一下这个王师范的过去之时,就不难发现,这个家伙的背景其实也挺阴暗的。

当年黄巢攻破长安之时,天下纷乱,王师范的老爹王敬武便趁机赶走了朝廷任命的官员,自立为留后,也就是说从他爹开始,他们家这个节度使就是自封的,后来王敬武死后,朝廷安排崔安潜去接班,结果人家王师范根本不理会朝廷的诏令,不仅率军击退了朝廷的护送军队,还将支持朝廷的刺史张蟾给斩杀了,吓得崔安潜赶紧跑回了长安。

不光不服从领导,而且在大的道义上王师范表现也不佳,从朝廷后来征集各地藩镇入关攻击黄巢,到黄巢逃到河南道之后与各大藩镇死磕,王师范的表现都很安静,他一直在观望,从来不参与,唯一一次出场还是因为朱温扛不住秦宗权的进攻,派朱珍去淄、棣两地打秋风,结果王师范不情愿,双方还在青州干了一仗,最终王师范被揍服软。

珍既至淄、棣,旬日之内,应募者万余人,又潜袭青州,获马千匹,铠甲称是,乃鼓行而归。

再后来,等朱温把朱瑄、朱瑾、时溥一帮藩镇摆平之后,准备征讨淄青之时,王师范的表现则是,直接跪了,立马跟朱温联盟,加入对方阵营。

从王师范的表现来看,很难将其与忠臣联系在一起,那么他这次他为何会这么积极热情呢?

天下有着这么一个真理,那就是:无利不起早。在王师范看来,朱温此番率领四镇军队入关,跟关中强藩李茂贞PK,按照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法则,最后,朱温即便胜了,恐怕汴军也要元气大伤。这真是一个好机会!

此时的王师范,站在朱温的背后,他实在有点儿控制不住,捅上一刀的冲动。

心比天高,能力却不行

王师范的胃口确实不小,他想一把吞掉朱温背后所有的地盘,不过表面上来看,他确实也有这种实力,毕竟当时朱瑄、朱瑾这几个同等级别的节度使们当年也曾给朱温带来过无限的困扰,王师范又扮猪这么多年,不停地攒兵,最终等到了这一天。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王师范派出了不少支队伍,抬着大批甲胄弓箭,声称奉令要去西面给朱温送军械,前方打仗吃紧,朱温调令青州供应军械,按理说确实也合情合理,因此,很多州郡都放行了,而到了华州之时,华州的官员却发现不对劲,因为华州在关内,朱温军情如何自己还能不知道,也没听说让自己接应青州军卒的事情,本着负责的精神,华州留后长了个心眼,最终发现了青州兵卒企图盗据城池的事情,等朱温收到华州来的事变消息之后,河南道的告急文书后续如同雪片一般飞来,一时间,河南道数十州郡全部发生事变,王师范这把要是干成了,朱温可就真尴尬了,领了一票军队出征,一回头,老窝没了。

然而,王师范手下的伙计们,实在是能力有限,毕竟夺城这种事情可是技术活,胆大心细,智勇双全,王师范派出了数十支队伍,最终成功的却只有一人——刘鄩,这位也是后梁最后屈指可数的名将,名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确实不是盖的,但这个战果也实在是惨了点儿,憋了一个雷,最后炸开了,竟然是个哑信,估计王师范拿到这个结果,也是万分无奈,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呀。

朱温这边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派留守在河南道的侄子朱友宁前去镇压青州叛逆,王师范很清楚,自己是干不过汴军的,因此他提前已经和淮南打好招呼,杨哥,帮衬着点儿。

最终,在淮南军和青州军的联合之下,朱友宁非但没有灭了王师范,反而临阵被擒,王师范也没有给自己留后路,直接将朱友宁给斩了,还将头颅送给了淮南,纳了个投名状,我是跟那姓朱的,没有回旋余地了。

侄子被杀,朱温这把可就红了眼,立即下令命杨师厚前去征讨,王师范派弟弟王师克前去迎敌,最终青州军战败,王师克被擒,杨师厚倒不像王师范那样冲动,他没有将王师克杀掉,而是牵着这位在青州城下走了一圈,王师范,你弟弟的命就在你手里,自己看着办吧。

要说这个王师范确实不是干大事儿的主儿,城内尚有十万兵卒,外面还有淮南杨行密的援军,这位却偏偏可怜自己的弟弟,最终选择了——投降。

他以为自己投降了,弟弟的命就能保住了,然而,这一投降,自己的全族可就被坑了。

灭族的教训

王师范投降之后,便被朱温调离了青州,从此失去了根基,再也不能有任何作为,后来到了开平年间,朱温登基,大封群臣、亲戚,正在志得意满之时,突然看到殿内出来了一位穿着孝服的女人,匍匐在阶前嚎啕大哭。

登基之时,有人这样,太晦气了,但朱温看清来人是谁之后,沉默了,人家是烈士家属,朱友宁的妻子,朱友宁妻子边哭边说,我老公为国家阵亡了,但这仇却一直没报,三叔,你看着办吧。

朱友宁是二哥朱存的儿子,二哥另一个儿子朱友伦前段时间也为了王事挂了,等于是二哥这一枝算是全都为国捐躯了,绝户了,朱温心下确实惭愧,因此当朱友宁妻子提起亡夫之事,朱温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这仇忘不了,一定要报!

此时的王师范被安置在了洛阳,洛阳牡丹虽好,但不及青州野花赏心悦目,被剪去羽翼的王师范成了没牙的老虎,一直在洛阳蛰伏着,悔恨着,他实在不甘心,但也没办法,直到那天朝廷派遣的使者登门宣诏。

看着门外已经挖好的大坑,王师范无奈地接受了命运,他召集全族之人,在府内大摆筵席,阖族吃了最后一顿盛宴,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人们狂饮美酒,希望能够将自己灌醉,最后王师范拿着酒杯,站在坑边,为清醒着的族人一一送行,王家族人按照长幼次序,依次走入大坑之内,无奈地接受屠戮的命运。

阖族两百余人,一时尽数被屠,血盈土坑,令人掩目不忍直视。

王师范的投降,最终换来了灭族的命运,这也给了后人一个警示,出来混的,早晚是要还的,哪有侥幸二字,抱着侥幸之心希望得到仇人的宽恕,实在是太幼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