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佛《好事一小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5-13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好事一小件
[美]卡佛
“他走了。”她说着,继续轻拍他的肩头。在他的抽泣声中,安能听见厨房里咖啡壶的嘶鸣。“好了,好了,”她轻柔地说,“霍华德,他走了。他走了,现在我们必须适应这点。适应孤独。”
就在午夜之前,就在他们处理完了很多事情之后,电话又响起来。
“你接,”安说,“霍华德,就是那个人,我知道。”他们正坐在厨桌旁,面前摆着咖啡。霍华德的杯子边上还有一小玻璃杯威士忌。
'喂,'他说,'是哪位?喂! 喂!'电话断了.
'就是他,'地说,'那个混蛋。我真想杀了他。'
突然,她明白了过来;'我知道是谁一直打电话来了,就是那个面包师。我在他那儿给斯科蒂订过一个生日蛋糕。他有咱们家的电话号码,一直打电话过来,为那个蛋糕骚扰咱们。那个面包师,那个混蛋。'
晴空,星斗满天。他们在面包房门前停下车。他们能看见里屋的亮光,有一个体积很大的男人系着围裙,在那片平静的白光里不时地进进出出。
'我们打样了,'他说,'这可是大半夜。你们喝醉了,还是怎么了?'
安向前一步,迈进从敞开的门漫出来的光亮里。
'对于一个面包师来说,你可是够聪明的。'安说,'霍华德,他就是那个一直给咱们打电话的人。'她握紧拳头,愤怒地盯着他。在她的体内,正有一种至深的愤怒燃烧着。
'等会儿,'面包师说,'你想来取走你那个放了三天的蛋糕,是不是?夫人,我可不想和你吵架。我就收你半价。你要吗?'
'还说蛋糕!'她说。她知道自己能控制住正在体内沸腾的情绪。她很镇静。
'夫人,我在这地方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养家糊口。'面包师说着,'现在,别闹事。'他右手拿起一根擀面杖,开始一颠一颠地拍在左手的掌心上。'你是要那个蛋糕,还是不要?我得回去工作了。面包师得在晚上加班。'
'我知道面包师晚上加班,'安说,'他们晚上还打电话呢。你这个混蛋。'
面包师继续颠着擀面杖。他看了一眼霍华德,对他说∶'小心点儿,小心点儿。'
'我儿子死了。' 她冰冷而决绝地说,'他周一早晨被车撞了。我们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走了。但是,当然了,你不可能想到这个,是不是?面包师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是不是,面包师先生?但他死了。他死了,你这个混蛋!' 就如同愤怒突然爆发一样,愤怒同样突然消弱,让位给了别的东西,一种令人晕眩的反胃感。她斜靠在洒满了面粉的木桌子旁,手捂住脸,哭起来,肩膀来回颤动。'这不公平,'她说,'这不,不公平。'
霍华德的手放在她腰背上,看着面包师。'你真可耻,'霍华德对他说,'可耻!'
面包师把擀面杖放回到台子上,解开围裙,也扔到台子上。他看着他们,慢慢地摇头。他从来子下面拉出一把椅子,说∶'请坐。'
安擦干眼睛,看着面包师。'我想过要杀了你,'她说,'我想过要你死。'
'让我说说我有多抱歉吧。'面包师说着,把手伸到桌子上,翻过来,露出他的掌心。'我自己没有孩子,所以我只能想象你们的感受。我不是个邪恶的人。我不认为自已是。'这个男人说,'我能问问你们,你们是否能在心里原谅我呢?'
面包房里很热。霍华德从桌边站起来,脱下外衣,也帮安脱下了外套。面包师看着他们,看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站了起来。他找到杯子,从一台电动咖啡机里倒出咖啡。又在桌上放了一盒奶油和一碗糖。
'你们可能需要吃点儿东西,'面包师说,'我希望你们能吃点儿我的热面包圈。你们得吃东西,像这样的时候,吃是好事一小件。'
他给他们端上来刚出炉的热肉桂面包圈,又在桌上放了黄油和抹黄油的刀子,然后和他们一起坐在桌旁。他等着,一直等到他们都从浅盘子里拿起一个面包圈,吃起来。
'吃点儿东西很好,'他看着他们说,'都吃光啊,想吃多少吃多少。全世界的面包圈都在我这儿呢。'
他们吃着面包圈,喝着咖啡。安突然觉得很饿,面包圈又热乎又香甜。她吃了三个,让面包师很高兴。
面包师聊了起来,他们认真地听。虽然他们既疲惫又痛苦,他们还是听着面包师说的话。他告诉他们自己这些年里无儿无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讲起那些插在蛋糕顶上、象征新婚夫妇的小人。还有那些生日,光想想那些燃烧的蜡烛吧!他是个面包师,他很高兴自己不是个花匠。无论何时, 面包的味道都比花要好闻。
'闻闻这个,'面包师说着,掰开一条黑面包,'这是口味比较重的面包,但口感丰富。'他们闻了,面包师又让他们尝了尝,有糖蜜和粗糙的谷粒的味道。他们听着他说,他们吞下了黑面包。荧光灯下,亮得就像白昼一样。他们一直聊到了清晨,窗户高高地投下苍白的亮光,他们还没打算离开。  (肖铁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将主要场景放在一间透着亮光和浸润食物芳香的面包房之中,这样的精心安排既让情节集中紧凑,又让面包等相关物象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B.小说在表现人物突遭生活重创后的反应时,没有极力渲染悲伤的氛围,而是以传神的细节暗示他们的情感-wqpipq波澜,取得了一种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
C.小说中'体积很大''颠着擀面杖''掰开一条黑面包'等描写,活画出一位'被生活淹没'的面包师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深切怜悯。
D.小说善于使用对话,无论是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夫妻,还是无儿无女的面包师,都通过坦诚的对话和交流获得了对方的理解,也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8.小说以'好事一小件'为标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从矛盾冲突的展开过程来看,小说呈现出'平衡一破坏平衡—新的积极或否定性平衡'的经典叙事结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项符合文意,是错误选项。小说节选故事发生的场景一是夫妻的家中,一是面包师的面包房中,后者明显是小说的主要场景。场景的相对集中既有利于人物性格的显现与发展,也有助于情节的集中紧凑,同时在此场景中“灯光”的变化交织着人物心里感情的波动,面包等食物寄托着人物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颇有耐人寻味之处,能激发人们的深度思考。
B项符合文意,是错误选项。小说暗线是夫妻二人突遇儿子意外身故这一生活重创,故事并没有详细地描述二人在此境遇下歇斯底里的悲怆,而是以“轻拍他的肩头”“抽泣声中夹杂着厨房咖啡壶里的嘶鸣”等细节表现他们内心中的“细波微澜”,这样细腻而又节制的描写既拓深了小说的表现空间,又体现出一种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作家“极简风格”的一种传神写照。
C项曲解文意,是正确选项。小说运用外貌肖像、动作语言等人物描写为我们塑造出一位生活在底层的面包师形象,他的生活被单调重复、辛勤劳苦所包围,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被生活淹没”(卡佛语)的小人物,却给予不幸的夫妻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安慰与鼓励,甚至在这一过程中倾诉自己人生的艰难,开掘自己生活的诗意。作者并没有站在高处去俯视、怜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而是展现“普通人以彼此的温暖与善意来点亮这个世界”的主题。因而“寄托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深切怜悯”是对小说主题的误读。
D项符合文意,是错误选项。小说主要情节内容就是围绕夫妻与面包师双方的对话而展开,通过坦诚的对话,人物将彼此的悲楚辛酸和盘托出,在包容理解的同时,也使得彼此心灵获得慰藉。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标题的作用。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①“好事一小件”指的是“吃”,出自面包师之口,符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2分)
②设置悬念,与小说情节形成呼应,面包师以此劝慰悲痛的夫妻,推动情节发展;(2分)③“好事”之“小”与苦难之大鲜明对比,凸显“直面苦难,温馨相助”的主题。(2分)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既要调动小说标题作用的一般答题知识储备,注重从标题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展现、主题的提炼、读者阅读效果等角度回答,又要结合文本,具体语境具体分析。(1)从人物角度:“好事一小件”在文中只出现一次,出自面包师之口,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展现其身份性格。(2)从艺术效果角度:“好事一小件”到底指代何事?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同时也以此与小说形成呼应,在文中推动情节发展。(3)从主题角度:标题中的好事之“小”与文中灾难之“大”形成对比,从而利于凸显小说的主题。(4)小说标题与正常语言表达习惯不太相符,既有可能是翻译的特殊处理,也可能彰显作家或者译者的匠心独运,体现一种陌生化效果,如有学生从此角度回答也可酌情赋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斟酌赋分。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矛盾冲突和情节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①夫妻正在试图抚平内心的丧子之痛,旧的矛盾冲突暂得解决,新的矛盾冲突尚未产生,结构处于平衡状态;(2分)②面包师因不知情而反复打电话催取蛋糕,妻子悲愤交集前去痛斥,矛盾冲突渐趋激烈,结构平衡被破坏;(2分)③面包师真诚道歉并耐心劝慰夫妻,双方最终和解,矛盾冲突得以弱化与消除,结构达至新的积极平衡。(2分)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提示“矛盾冲突的展开过程”中“矛盾冲突”是小说发展的内在动力,指向小说情节冲突;“展开过程”是小说情节结构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学生深度理解情节中的多重矛盾冲突与表现形式,这是解题的难点也是关键。“平衡―破坏平衡―新的积极或否定性平衡”引用西方叙事学相关理论,既是对上句提示的具体阐释,也是本题的解答方向,其中“经典叙事结构”侧重对“结构”的强调。(1)“平衡”:小说开端,夫妻二人在面对丧子之痛时,试图走出生活阴影,这时原先的矛盾冲突(丧子之痛)暂时隐伏,新的矛盾冲突尚未到来,结构处于平衡状态。(2)“破坏平衡”:小说发展,面包师反复打电话催取蛋糕,夫妻二人前去斥责,双方虎视眈眈,新的矛盾(夫妻与面包师的误会)冲突产生,原有的平衡结构被打破。(3)“新的积极平衡”:在小说的高潮到结尾的部分,面包师在得知真相后道歉,并对夫妻二人进行劝慰,双方在对话中彼此谅解,新的矛盾得以弱化、解决(双方和解、交流),结构又处于新的平衡状态,由于这是一种积极意义的矛盾“解决”,因而是“积极性平衡”。如果学生有回答“否定性平衡”说明对题目中的“或”没有关注,不与赋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斟酌赋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