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芎

 昼三夜二205 2021-05-13

有了水和天地做铺垫,都江堰就有产出道地药材川芎的先决条件之一。而都江堰栽种川芎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当地药农总结出了精良的栽培技术。所以,在这宝地生产出的川芎色、香、味独具一格,个大、质优、香气浓郁、切面呈菊花状、油浸色,被称为“菊花心”川芎,久居全国川芎质量第一名。

这川芎啊,也是与天地交感的“灵物”,附身于人体,能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李东垣云:“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经加羌活,阳明经加白芷,少阳经加柴胡,厥阴经加吴茱萸,是也。”是的,加了引经药的川芎好比川剧变脸。比如,它加了菊花就能治风热头痛,加了当归就能治血虚头痛。而川芎茶调散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叶等组成为末,清茶调下后,则可用于外感风邪头痛,证见偏正头痛,巅顶作痛,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本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有效方,可在辩证下再加入菊花、当归等,以扩大药用范围。鉴于川芎万金油似的,有广纳贤才的特质,所以医家们都说:“头痛不离川芎。”我为这味同在四川省会城市上户口的“同胞”感到自豪。但川芎是本地土著,而我是“二代移民”,底蕴始终不一样。

这不,一妇人产后头痛,用二钱腊茶调服适量川芎末,一服即愈。一风热头痛的男子用一盅水煎一钱川芎、二钱茶叶,也有明显效果。一头风化痰的女子将川芎洗净,晒干为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嚼一丸,用茶下,也被治好了。

是的,川芎主治头痛眩晕、风湿痹痛、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痢血肿痛、肢体麻木、痈疽疮疡这七个方面。

而且,更神奇的是,把川芎的剂量分为三个等级,则可以发现它小量活血、中量调经、大量止血(量大时谨防温燥劫阴)。当川芎的剂量在3-5g时,能升散气血,缓解头面部疼痛;当川芎的剂量在9g时,既能够行气又能够活血;当川芎的剂量15g以上时,就能止血,或者减少出血等。

这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药啊,辛散、解郁、通达、止痛,走而不守,上行可达巅顶,下行可达血海,被驯服得有点像成都本地的“耙耳朵”。怪不得有“良药降苍穹”故名川芎的传说流传于世。

好了,钦慕归钦慕,看着当地药柜里的川芎“蝴蝶片”,我想它虽然躺着一动不动,但是它的灵魂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展翅翱翔。

文/黎钰莹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