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山伯、祝英台是否真有其人

 天好文化 2021-05-14


梁山伯、祝英台是否真有其人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中的男女主角。但有人说,据历史上考证,确为真人。据史书记载,梁山伯东晋时任宁波地方官。位于市区西郊5公里处的梁山伯庙、梁祝台穴冢及夫妻桥、寝宫等文化遗址,被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专家确认为梁祝故事的正宗发源地。

    梁山伯庙是国内唯一的纪念梁祝“爱情神”的庙宇。梁山伯庙位于宁波城西5公里处的高桥乡邵家渡,内塑有梁山伯坐像,祝英台凤冠霞帔坐右侧,后殿为梁祝寝宫,内置朱木床。寝宫后为梁祝坟墓。

    祝英台,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77年。祝家也是由于北方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而南迁的士族,定居在山明水秀的上虞,即今天浙江北部,在一处荒僻的梅溪源头聚族而居,人们都把这里称之为祝家庄,传到祝英台已是南迁之后的第四代了。

    这个传说故事是这样的:祝英台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这年她十四岁。正值阳春三月,祝英台邂逅了由贸城而来的梁山伯,双方一见如故,于是结为异性兄弟。不久便到了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拜师入学,朝夕勤苦攻读诗书。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长祝英台一岁的梁山伯,竟然没有发觉祝英台是个女孩。

    三年时间不算短,祝英台多次显示爰恋之意,又恐稍有不慎便会弄得不可收拾;而梁山伯只有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恰好祝英台的母亲生病,祝英台仓促回乡,梁山伯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不久,粱山伯风闻祝英台居然是个红粉佳人,而且回乡后便许配给了贸城姓马的人家。梁山伯迫不及待地赶到祝家,没想到木已成舟。

    怪只怪梁山伯太不解风情,怪只怪祝英台没有把自己对梁山伯的情意适时地告诉父母,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情况下,答应了门当户对的马家求婚。既然有了婚约,便不能随意更改。祝、马两家都是由北方迁来的体面人家,祝家是不可能因照顾小女儿的情意,而丢掉脸面的。

    祝英台明白自己是深深爱着梁山伯的,她以为梁山伯并不爱她才答应马家求婚,现在梁山伯向她一吐衷肠,她早已肝肠寸断。梁山伯实在想不出什么充分的理由来横刀夺爱。因爱故生忧,忧心如焚,闷闷不乐的梁山伯终于一病不起,溘然而逝。

    就像是晴天霹雳,祝英台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放声大哭,既哭梁郎的可怜,也哭自己的可悲,更哭梁郎的无能。这边是愁云惨雾,了无生趣;那边是催婚使者不断。祝英台的父母用尽了方法,一面好言相劝,一面苦苦哀求,祝英台万念俱灰,而且也再没有理由加以搪塞,于是心思一横,答应了择吉日出嫁马家。

    梁山伯死后,他的亲友遵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贸城西郊邵家渡山麓,意思是要一睹祝英台出嫁时喜船路过的风采。祝英台自然是为了情郎,非要在出嫁时经过邵家渡不可了。更提出要到昔日的同窗好友梁山伯的墓上去祭拜一番的要求。

    其实,祝英台在答应出嫁的时候,便抱定了以身殉情的决心,她想过投江自缢,总觉得不及亲自到梁山伯的坟前撞碑为佳,本来是打算祭拜以后,一头向墓碑上撞去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料却天从人意,省去了许多周折。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天意,如果仔细探究起来,那天大概是龙卷风加地震与祝英台拜墓的事巧凑在一起,这就叫“无巧不成书”。这事确是很感人。

    但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还有其他版本的传言:梁山伯是明代人,祝英台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英台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了马太守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山伯为浙江宁波府鄞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英台之墓碑,众人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山伯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山伯,红者为祝英台。从此衍生出动人的传说,据查证,此记载最初版本为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

【合作共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