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是否偏航?《道德经》中这24个字可以告诉你

 star_2019 2021-05-14

企业为什么需要哲学?

企业家为什么需要学习哲学?

企业经营为什么要制定哲学手册?

因为没有正确的哲学,企业经营就会偏航!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24个字,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深刻的哲学启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二章

比如说有无相生,我们的产品价值到底是来自于有形还是无形?这是产品哲学

开拓市场时,是走最容易的那一条路,还是看起来最艰难的那一条路?这叫市场哲学

我们的发展是基于短期目标还是长期利益?这就叫发展哲学

启用人才,是启用格局境界更高的人,还是短期之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人?这叫人才哲学

我们如何体会客户的渴望,内心深处的渴望,听懂客户无声的呼唤?这叫客户哲学

前后相随,我们是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是直接开始领跑,还是在最初有一段时间的追随?这就叫竞争哲学

所以,哲学帮助我们解决航向的问题,在出现偏航时帮助我们纠偏,这就是哲学至关重要的作用。

01

我们通过六句话,来学习一下《道德经》中蕴藏的哲学思维:

第一句:有无相生(产品哲学)

《道德经》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在企业经营中,有“有形的价值”和“有形的成本”,也有“无形的价值”和“无形的成本”,这个有形与无形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图片

有形价值和有形成本都是刚性的。提升了有形价值,往往有形成本也随之提升。所以,我们的性价比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真实竞争力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

但是,无形价值和无形成本是非刚性的,是我们必须看到的部分。因为无形,所以没有边界;因为无形,所以没有限制。

这个“无形”,就体现在我们对客户的关爱、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所建立的心与心的链接,等等。

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每天也都会做出采购的决策。所以,不妨试想一下:当自己下决心购买一件商品,或决心在一家美发店长期消费时,有多少时候是基于严密的商业逻辑?有多少时候是基于有形价值与成本作出的决策?又有多少时候是基于感情成分、心与心链接的感动、彼此的信任与托付?

想一想,这些无形价值与成本,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决策?

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明白:一个企业的真实竞争力,有如此广阔的空间可以开发,眼前原本有无限的蓝海。

“有无相生”,“有”产生“无”,而“无”又产生“有”。这是事物之间的转换规律,比如说精神财富可以转换为物质财富(拥有了专业技术、知识,我们发挥自己的价值,为自己赢得工资等物质回报),而物质财富也可以转化为精神财富(当我们身家丰厚,就有大把的金钱,供我们游历山河大川、寻师访友、参加各种学习班,从而拓宽眼界,丰富心灵,提升格局和境界)。

所以,如果我们只关注有形的方面,可能意味着会失去更多、更大成长的机缘。

第二句:难易相成(市场哲学)

经营商品时,我们常常会采取降价的方式。但是,降价也分为“战术低价”与“战略低价”。

战术性低价,就是降低成本参与竞争,俗称“价格战”。乍看起来,这样可以以最快速度帮助企业打开市场,是最容易的一条捷径。然而,最容易的那条路,恰恰可能也是最艰难的一条路。

因为,战术低价会导致我们无法建立起真正的商业竞争壁垒,更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而战略性低价,则是从战略的层面去考虑,针对客户真实的需求,作出真诚的沟通,对客户最关注的价值层面予以提升,而对客户眼中不甚要紧的价值予以削减。

由此,我们就能建立起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这叫“战略性低价”,极其不易。

为什么不容易?因为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与消费者心心相印,洞察客户内心的痛点,并且给出贴心的解决方案。唯有将客户真的当作“衣食父母”,真的怀揣在心中,我们才能如此体贴入微。

只要我们真的能够从“以自我为中心”转换到“以客户为中心”,这又是最容易的一条路,是一条可以快速抵达、并占领高地的捷径。

图片

我们常说,“做大事易”,因为大事虽然开始看上去艰难,但在长期时空里却最有成效。正像金一南教授所言,“做难事,必有收获。”做难事、大事时,我们看似选择了一条无比艰难的路,但在后来被事实证明,那是最容易达成战略目标的一条路。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何为难、何为易。看似最容易的路,实则可能是最艰难的;看似最艰难的路,反而可能是最容易的。

所以有一句话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多数人都选择了那条看似很容易,但实则艰难的路径。

我们要做“艰难而正确”的事情。

第三句:长短相形(发展哲学)

“战略十年”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高瞻远瞩,更是我们的当下一念。

面对未来的十年,我们许多人都有美好的梦想,但是实现美好的梦想需要足够高的格局和境界,而格局和境界直接体现在当下的一念。

例如,对于当下宏观形势的判断,您是积极者、奋进者,还是观望者、懈怠者?对于祖国和人民,您是成为奉献者还是索取者?对于所处行业,您是引领高远还是投机垫底?一念之差,已经决定了未来我们可以飞得多高、飞得多远。

起心动念不正,哪有战略十年!

图片

所以,短即是长,长即是短,这叫“长短相形”。

长期和短期融合在一起,就是融合在我们心上。修炼好这颗心,我们既可以走得很远,同时脚下又可以走得很快。

第四句:高下相倾(人才哲学)

我们都希望能够取得更高的事业,拥有更高的地位,获得风风光光的成功。

那么何谓更高的地位呢?换句话说,何为真正的高贵?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我们理解到——境界越高的人,身段越低。境界越高的人,越愿意为祖国和人民效犬马之劳,越愿意为人民服务。

因而,犬马之劳才是龙凤之象。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教诲我们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图片

所以,高即是低,低即是高。这份高低,取决于我们的心在哪里。

我们的心和民众在一起,愿意俯下身来把他人托起,这就叫更高的格局和境界——看似低,实则高。

相反,如果我们有一些成就之后,就心生傲慢、口出狂言,看似格局境界高,实则离道甚远,因为道在低处。

甘居低处,托起他人,才展现了更高的格局和境界。这就是“高下相倾”。

第五句:音声相和(客户哲学)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可以听到的客户的呼唤都是有形、有限的,而真正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未来、开辟更广阔市场的,是客户无声的呼唤,是客户内心深处的渴求,甚至是连客户自己都未必了解的渴求。这就是“大音希声”。

今天的人们如此渴望被引导,渴望中华文化的润泽,渴望摆脱烦恼、纠结、无力、痛苦,渴望走上一条光明的大道,渴望自己的人生更舒展和庄严。

与此同时,每个人都渴望着有机会付出爱,渴望着自己心中的英雄能够站立起来。

是的,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怀、被爱,但其实我们的内心深处更加强烈地渴望着付出爱,渴望有机会为他人雪中送炭。

因为,唯有付出爱,才会收获成就感乃至于崇高感;唯有付出爱,才会激发我们心中更大的爱,因而让生命充满阳光。唯有付出爱,我们心中无尽的宝藏才有机会被开发出来。

图片

这就是阳明先生为我们揭示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体证,这就是大我。每个人心中都有大我,因而渴望去利益他人,因而使自己的生命更开阔、更舒展。

第六句:前后相随(竞争哲学)

《孙子兵法》讲:“后人发,先人至。”后发先至,何以会如此呢?

许多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中开拓,就像许多汽车在同一条道路上行驶,如果我们迟了一步动身,如何能够追上前面的同行呢?

只要我们拥有一个更强大的发动机,一样可以后发先至,追上前面的同辈。

而发动机又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对他人的深沉厚重的爱。

所以,大爱即是大型发动机,只要我们的心足够宽广,路就足够宽;只要我们的发动机足够强大,我们就有足够的动力超越自己、超越同辈。这就是“前后相随”。

图片

所以,《道德经》也讲“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正因为展现了大我,所以使得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幸福、自在乃至于圆满、觉悟。

02

以上就是《道德经》第二章为我们揭示的企业哲学: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对照这六句话,企业经营者可以对自己的状况进行一个反思:

有无相生,过去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有形物质;

难易相成,过去我们往往选择了那条容易的路;

长短相形,过去我们很可能选择短期利益;

高下相倾,过去我们总是往高处走,不肯屈居在下;

音声相和,过去我们只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内容;

前后相随,过去我们不肯相让,非要走到前面。

这固然没有错,可是相对于我们想要利益他人、使得人生价值最大化的生命目标而言,已经是在不同程度上偏航了。

这就是哲学层面的问题。

而《道德经》《易经》以及阳明心学等诸多中华文化经典,就是在为我们回应这些重大的哲学问题,帮助我们修正个人及企业的哲学手册。


哲学帮助企业解决航向的问题,在企业出现偏航时帮助纠偏,这就是哲学起到的根本性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