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口史话 亨达利的钟表—走得准

 人文武汉 2021-05-15

亨达利洋行创建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创始人是法商霍普。他那时在上海洋泾滨三茅阁桥开设了霍普兄弟公司,专门经营欧美侨民的生活用品。为了招徕高等华人,他便另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亨达利洋行”。意思是财运亨通,发达高升,利润滚滚。

亨达利洋行除了销售进口商品外,还代客向国外订货,例如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结婚时的镜台,就是通过亨达利从外国定制购进的。到了19世纪,德国商人开办礼和洋行收购了亨达利,由拔都前来主持业务。商店迁到了哈同大楼营业。20世纪初,又迁到南京路262号。

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拔都回国,便将亨达利转让给了礼和洋行的买办虞芗山,跑街孙梅堂。从此,亨达利改由中国人经营。但是每年要交给礼和洋行800两白银的商誉费。

当时,虞芗山是经营颜料的巨商,孙梅堂是宁波人孙延源之子,开设的中国最大的钟表企业美华利。亨达利的实际经营权掌握在孙梅堂手中,经营方向也开始转向侧重钟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元气大伤,外币纷纷贬值。虞芗山为了专心经营颜料,索性把自己名下的亨达利股份以30%折价卖给了孙梅堂。到了1917年,亨达利成为了美华利集团内一家主要专业商店,更名为亨达利钟表总公司。

当时进口钟表的价格十分低廉,利润很高,亨达利利用和洋商的特殊关系,批零兼营,左右逢源,同行望尘莫及。而孙梅堂也被人称为“钟表大王”。孙梅堂在经营上十分注重质量,他提出了

货真价实树信誉,

精工修理促营业。

的方针。所办的钟厂生产的时钟,曾参加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优等奖及金质奖章。由于质量绝对有保证,而且又实行保修包换,他的亨达利所向披靡,成为了上海滩一霸。

孙梅堂先后在南京、天津、济南、汉口开设23家分店。1910年,曾在上海美华利钟表店当学徒的浙江镇海余塘人陈文生来到汉口,在德商礼和洋行经营的汉口“亨达利”当“跑街”,从事钟表业务。在一战期间,,德商撤走时将招牌卖给了“跑街人”陈文生。1916年,陈文生在汉口河街(今四官殿)开设了敏记亨达利钟表行。开业时店员24人,其中修理工占了一半。为了发展业务,几年后,陈文生又将该店搬迁到江汉路五福里口。不久搬到江汉路28号。到了1922年,陈用2000银子租得浙江兴业银行汉口中山大道(现557号)铺面开设亨达利钟表店,成为上海亨达利总行的联号。

该店当时主要经营欧美各国各厂钟表,与上海亨达利、三五钟厂、香港华明行、宝亨行有长期供货关系。销售以门市零售为主,还为客户定制安装各种门楼大钟,维修钟表,以技术精细盛誉于市。

该店为了创立名牌,曾向瑞士HOPE厂定制金质和银质豪华挂表,向德国谦信洋行定制“双箭”马头钟,均刻有亨达利标记,售价一般高出同类商品的25%左右,同时销售上海总行提供印有亨达利和美华达商标的钟表,该钟表为上海总行向霍普兄弟钟表公司定制的,供各联号相互有保修义务。除此之外,亨达利还定制安装门楼钟,武汉海关大楼就是1924年由汉口亨达利钟表店王亨亮师傅挂帅进行机械安装的。

该店所经营的钟表,上柜前先进行校对,走时不准或有问题的概不上柜。聘有技艺较高的修表技师, 并有严格的修理制度。售出的钟表负责保修,十分注重修理质量,素以能修各国各种花色表而闻名。该店例开远期期票,洋行定货,外汇结算,进货渠道稳定。内部管理有较为健全的会计制度,重视发挥店员的积极性,外地职工每年给14个月工资,两个月的探亲假,往来路费由店里支付。对修理工实行“跑分制”,按四六开分成,工人得四成。

20世纪20年代起,汉口亨达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钟表名店,不仅销售的钟表质量可靠,而且维修技术也属一流,以维修各国名表而闻名。30年代后,陈文生启用技师王锦堂管理日常业务,两个亨达利生意都不错。1937年前,该店月经营额约3万元。1938年陈文生病逝,临终前将两个店分别传给他的两个儿子,老店由次子陈又章继承,取名为“又记亨达利”;新店由长子陈芝章继承,陈芝章又名敏川,取名“敏记亨达利”。这一年日寇侵占武汉,两店都遭劫难,被日本森洋行强行侵占。“又记”被迫迁到胜利街(解放电影院对面)勉强维持,经营权由母亲贺玉英(19011985年)主持。抗战胜利后,“又记”迁回江汉路28号重新开业。贺玉英是一个聪慧能干的女人,待人笑容可掬,办事麻利,钟表店堂陈列井然有序,生意做得不错。她还精心培育儿子陈又章。虽然陈又章毕业于中南财经学院,但他没有经商,没有当“又记”的老板,而被分配到湖北省计委工作,后来当了省商品质检站站长,直到1995年退休。

敏记迁到车站路,由亲戚陈启荣、沙梅生临时代管。陈芝章在上海夏光中学求学,22岁时回汉主持经营店业。抗战胜利后,陈芝章用30两黄金赎回汉口中山大道557号,迁回原址。陈芝章请高级技师王明镜(王锦堂之子)辅佐,重点抓技术维修,重振亨达利的声誉。按陈芝章的营销理念,重视两个“信”,即对内讲信任,对外讲信用。他用人要靠得住,用人不疑人。很多事情经理办好后,只需要给他通报一声就够了,他从不独断专行,不会否定经理的决策,也从不怀疑他们的能力,他的信任和诚恳增强了经理的自信和忠诚。

他对员工也十分关心,他认为员工如果总为家里事担忧,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干活看店,店里手表钟表随便偷走一点,损失就会更大。如果员工不把心思投在生意上,每天的顾客不知要流失多少。陈芝章还觉得经商诚信是第一位,讲信用是生意成功的窍门。每到年关,银行开始收账,但对亨达利却是放账,如浙江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四明银行纷纷来求亨达利到他们银行去开户贷款。这反映了亨达利的信用远比别人高。由于亨达利信用好,就是资金周转困难时也能到上海拿到货,可以先不给钱,深得供货方的相信。

武汉解放后,在“五反”运动中,亨达利补税后被评为“基本守法户”。1956年公私合营中,陈芝章作为私方代表担任商店主任,公方代表张云卿担任副主任。陈芝章参加“民主建国会”并为区第一届至第三届人民代表,后来陈芝章被调到武汉市钟表公司当经理。1987年在市百货公司退休,并当了5年公司顾问。

亨达利在1957年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两家亨达利钟表店按区域分别划归江汉区和江岸区商业部门管理,经营得以较大发展。经营门店以中山大道为中心店,下设“南洋”、“亨威利”、“新华”、“汉成”、“义昌”5个分店,员工发展60多人。随着进口表的减少,国产表增多,两店以经营国产表为主。1961年经过调整,将分店合并,在中山大道730号开设“时代钟表分店”。上世纪60年代,全店维修技术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王锦堂之子王明镜继承父业,发愤钻研技术,成为武汉解放后亨达利第一位高级技师,青年唐家星成为国家商业部评定的修理工程师,6级到8级的修理技师达20余人。省内外客户均慕名前往送修进口或国产“疑难杂症”钟表,配制异型表面,基本能满意而归。文革时,新店更名为“新时代”钟表店、老店更名为“新中国”钟表店。

1981年市政府重恢复老店老名。为了区别,江汉路的亨达利店牌子上加“老”字,今天老店拥有一家专业店,5家店中店,专修进口名表。1984年经江汉区商业局批准,中山大道店改名亨达利钟表公司,2年后因扩大经销眼镜业务,更名为亨达利钟表眼镜公司。经理许国强自1985年以来,在门市销售上,打破了钟表行业“钟表售出概不退换”的旧例,实行3天内手表异样的包调回换,还实行“三优惠”服务,即在亨达利购表的保修期优惠延长半年,修理手表的价格,按八五折优待;取件期提前一周。并先后与瑞士、日本、香港等地外商及上海、北京、天津等钟表公司建立了钟表特约维修中心,负责经销和维修这些厂商生产的各式手表。由于市场定位准确,注重环境效应,讲求质量,业务大增。

在中山大道的“亨达利”,1992年商店扩建,生产经营面积由1985年的652平方米扩大为900平方米。1993年公司与香港帝豪珠宝公司联姻成立“武汉亨达利帝豪珠宝有限公司”,合作经营3年。公司形成了集钟表批发、零售、维修、黄金首饰、眼镜经营加工于一体的多样化经营格局。销售的各类钟表达1200余种。职工发展到208人,素质整体普遍提高。经理是韩昌永,强化品牌效应,以主业带副业,汇集劳力士、欧米伽、浪琴等世界名表,飞亚达、天王、波依、罗西尼等中外合资名表。

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理陈汉林,党支部书记夏成烈积极酝酿筹备该店改制,组建了股份有限公司。随后接任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盛华、书记韩昌永带领员工,对内抓管理,对外抓服务质量,带领大家迎来了新的春天。在1985年销售只有841万元,利润69万元;到了1993年销售就达到1663万元,利润达160万元,长时间名列武汉市同行业前茅。当时日本东方表在武汉寻找代理商,他们找到亨达利,经过初步察看和交谈,对亨达利不够信任,提出要对全店进行业务水平考核,在多次近乎刁难的考核中,亨达利次次得满分,最后东方表厂商代表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诚聘他们为代理商,并每月给他们一笔不菲的广告费。

1993年国内贸易部授予亨达利“中华老字号”称号企业,同时还成为中国商业企业协会、全国“亨达利”、“亨得利”钟表分会副理事长成员单位。进入2000年后,“武汉亨达利”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如今公司汇集世界多种名表和中外合资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品牌规范化、形象化和维修技艺及技术一体化的新格局,成为武汉钟表市场的新亮点。“武汉亨达利” 具有世代相传的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武汉地方文化特征,公司2011年,被武汉政府认定为“武汉老字号”。

编辑:田联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