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是七七抗战83周年纪念日。 人文武汉网友商议自行前往武昌蛇山烈士祠参加纪念仪式! 连日大雨滂沱,市区渍水,又逢高考,给出行带来困难。昨晚天气预报7号有暴雨,有的朋友说要不要取消改日再去,侯红志老师说当年7月7日卢沟桥有没有雨?有的是枪林弹雨,枪林弹雨战士都不怕,我们还怕暴雨? 今天上午九点多,大家陆续集结,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烈士祠现场,大家都在交流,在拍照,在等待 ,上午10点钟,12人均到齐,细心的袁袁厚翔老师还带来提前准备好有“缅怀先烈,不忘历史,面向未来”字样的横幅,还有3位女士也冒雨参加了今天的活动。 烈士祠大门口告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烈士祠暂不开放,大家面向烈士祠大门,一字排开,10点18分钟,万学工主持了纪念仪式。 硝烟散去,和平安宁 但无论过去多久 那段历史,那段岁月 依然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经历过战争的中国人民 更加懂得和平的可贵,向所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而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大家一起面向先烈三鞠躬,默哀以示缅怀之情。昌庆旭老师用大相机给全体合影,随后参观了烈士祠配套的石刻碑林。 人文武汉网友方大德老师,在微信群称赞: 疫情尚存雨滂沱, 忠烈祠闭大门锁。 人文武汉真情儿, 雨作泪来雷作歌。 缅怀先烈不忘耻, 自强不息图强国。 ——向2020.07,07赴蛇山“烈士祠”纪念“七七抗战”83周年的人文武汉的朋友致敬! 烈士祠 表烈祠,现名烈士祠,位于武汉市蛇山南麓,湖北省图书馆东侧,是当年中国人民祭奠抗日英烈最高规格祠堂。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武汉随即成为国民政府抗战中的战时首都,当时刚建成不久的湖北省图书馆主楼,遂成为战时中国最高统帅指挥部所在地。 1938年2月,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部设在武昌熊廷弼路表烈祠。表烈祠为十三师产业,十三师阵亡病故官兵,以张森为首,均有主牌灵位。 为了鼓舞抗战士气,祭奠为国捐躯的烈士,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蛇山南坡建成一座表烈祠,用以表彰先烈、供奉抗战中阵亡的将士。然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要建设一座抗战祠堂,谈何容易。 于是,借用表烈祠,因陋就简,安置烈士牌位。表烈祠就变成了临时的忠烈祠,接受抗战中阵亡的将士。郝梦龄、刘家祺等知名抗战将领,及所有参加武汉保卫战牺牲烈士们的灵位,包括空战英雄李桂丹、陈怀民等,都曾设灵位于表烈祠。. 1947年6月7日,武汉公开发表《武汉各界建立忠烈祠筹备委员会启示》,内容说为了筹建专祠以纪念抗战忠烈起见,发出募捐函册,说明捐款皆由湖北省银行代收,并且公布了一些捐款单位的名称和个人名称,武昌市政府和汉口市政府都在捐款名单之中。 1947年7月6日,在表烈祠的基础上维修整理,最终定名为“忠烈祠”,修建完成。 1947年7月7日这天,为纪念七七事变十周年,时任湖北省主席万耀煌率汉口市长徐会之、武昌市长杨锦昱一行带领数万民众,入忠烈祠奉祭。为抗日阵亡将士灵位恢复入祀,举办游行奉安祭典。当时的《武汉日报》曾报道:“灵位所经,行人肃立致敬、商店住户争相鸣炮,素车白马备极哀荣”……“门首一联云:其生也荣,国有干城,民有楷模;虽死不朽,在地河岳,在天日星……”这样的话语至今让人唏嘘不已,为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扼腕叹息。 后来,忠烈祠逐渐荒废,表烈祠、忠烈祠的名称彻底消失了。但是,建筑仍然存在,最终被当做了中南财经大学的招待所“黄鹄山庄”,一直延续到2005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实施蛇山“显山透绿”工程,拆除了蛇山上的一些违章建筑,表烈祠显露了出来。 随着建立抗日战争武汉会战纪念馆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作为祭礼抗日将领的祠堂忠烈祠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2011年,为了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出资,彻底原样整修了表烈祠,并更名为“烈士祠”,将武汉会战的烈士和辛亥革命首义烈士一并安置在其间,同时,还专门组织了《武汉会战陈列》的展览,再次成为祭祀抗战英烈的国家级博物馆。 本版摄影万学工 孙庆力 ![]()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编辑:田联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