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图索骥】看图神游汉口关帝庙

 人文武汉 2021-05-15

互联网的时代,资讯实在是太发达了,日新月异。

退休了,探究一下武汉的历史文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消遣、乐趣,有了一点新的发现,还“沾沾自喜”,颇有一点成就感,得乐且乐。关注一件事,我的习惯是持续地关注,慢慢地积累,总会有收获的,并且还有许多有同样喜好的朋友,我从朋友那里就获得了很多帮助。

譬如,以前研究汉口山陕会馆(西关帝庙)的学者说山陕会馆只留下一张会馆总图(实际是《汉口山陕西会馆志》的插图)、一张山陕会馆一角的照片、半块残碑(现存汉正街博物馆)。可是互联网时代很多与山陕会馆关帝庙有关的照片出现在网上,这些照片多保存在国外的图书馆,出现在网上。只是老外不清楚这些照片是汉口哪里?

我们从中山大道进多福路行百余米,左拐(西行)进长堤街,正对着保寿巷口的全新服装市场就是我们要找的关帝庙旧址。

全新街,连接长堤街与大夹街,长256米,以前叫关帝街,因为此处有关帝庙,在往前追溯,1877年的汉口地图上叫关帝庙巷文革破“四旧”改为反帝街,反帝,那时候,反正是“帝”都要反,管它“美帝”“英帝”还是“关帝”。1972年,武汉的很多地名又改回去了,比如向阳街恢复了原名花楼街,人民四路也恢复了原名民生路。但与“关帝”——武圣、关公、关云长,有关的地名都没有改回原名,武胜路还是叫武胜路,还有武胜街、武胜巷、武胜里,因武而胜?民族路曾有一新牌坊叫“武胜宫”立在街口,更是让人莫名其妙。总之,没有回归它的本意“武圣”,用了谐音字代替。反帝街也没有恢复原名,更改为全新街,不知有何讲究?

山西人信奉关帝有本土情结,隔山西“五远八远”的广东人还有香港人也很信,奉为财神,唯独武汉人不信。

汉口的女人,你问她山陕会馆、关帝庙在哪里,也许她答不上来;你问她全新街在哪里,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逛全新街就是逛服装市场;既爱新潮又图便宜,淘服装的女人常常塞满了全新街附近的大街小巷。我就常常陪老婆穿行在这些弯弯曲曲的小巷中,人声喧嚣,摩肩接踵。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汉口的山陕会馆(又称西关帝庙,民国时期称关帝庙去掉了西字)落成,位于长堤街,毗邻药王庙。其时,汉口“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四方商贾云集。山陕会馆就是山陕商人集资修建的,在以后的100多年里,是山陕两省旅汉、在汉人员的会所、办事处、活动中心。这座康熙年间修建的山陕会馆毁于1854年(咸丰四年)。

《山陕会馆志》记载“毁于咸丰甲寅,粤匪蹂躏武汉,大肆焚掠,合镇皆成劫灰,而会馆亦烬矣”,“粤匪”即太平军,太平天国起事后1851年——1854年在湖北武汉地区活动,以汉口为基地攻武昌城,天王洪秀全曾居山陕会馆。

在太平天国大势已去的1863年,西烟帮着手修复关圣帝君正殿,西药帮修武圣殿;到1870年“贼氛初靖”,在汇业(票号)的倡导下,大规模重修、扩建山陕会馆,历时25年,到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竣工,耗银二十七万两之巨。

太平天国兴,山陕会馆毁;太平天国亡,山陕会馆兴。

汉口的山陕会馆是晚清外省人在汉口最大的会馆,在它的附近还有药王庙——河南人的会馆、新安书院——安徽人的会馆,绍兴会馆——浙江人的会馆,稍远一点的万寿宫——江西人的会馆;同时,也是全国各地山陕会馆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会馆。会馆的中轴线依次是关圣帝君正殿、春秋楼、启圣祠、佛殿,东隅为奎星楼、花园(怡神园)、天后宫、财神殿,西隅有七圣殿、文昌宫、吕祖阁,是一组宫殿般的建筑。如此宏伟的建筑群是与其时山西、陕西两省商人的经济实力以及汉口镇那时的经济、商业、贸易、金融在中国的地位密不可分。山陕会馆就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街的汉口汉正街地区。

遗憾的是同治光绪年间重建的,这般华丽、宏伟的建筑,1911年辛亥革命阳夏战争清军火烧汉口华界(清军不敢烧租界)殃及山陕会馆,又是遭遇兵燹;1937年惨遭日本鬼子飞机轰炸汉口贫民区(华界),留下断垣残壁,到如今是荡然无存。

1945年,抗战胜利后,也没有山陕商人倡议重修山陕会馆。是会馆已经过时了,还是山陕商人经济实力不济?清代重修山陕会馆时茶帮已不复当年的神威,烟帮、药帮尚能抖雄,票号如日升天;时过境迁,晋商已不复当年神勇,号称“汇通天下”的票号没有转变成现代的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西会馆总图》

汉口无县治,有城疆,分坊为曰“居仁”,曰“由义”,曰“循礼”,曰“大智”。西会馆在汉口西北隅循礼坊境内,巷道不一,自沈家庙马头达太街焉。街北,由升基巷直达夹街,趋西数十武,街北为西关帝庙巷,深可四十余丈,宽广稍逊前衢,而屋列于东西,取赁资以供馆用,不可废也。巷尽,则会馆照墙,适当后街通街,而南水龙局晒厂也。东曰“礼门”,西曰“义路”,中曰“石栏水池”,左右曰“攀龙三斗”,铁旗杆自是,而石狮相对,而门楼高竖,额曰“山西一人”。回为乐楼甬道,辅以长廊,左钟右鼓二楼,中筑月台卷棚,始获登正殿焉。两面配以耳殿,由殿后回厅为韦驮殿。循两庑数级而升是春秋楼,其高七丈,东西长廊东隅石栏内有圣泉井一口。楼后为佛殿,更上一层楼为启圣祠。祠后则厨屋后门,其额曰“山高水长”。此外,东西掖门内巷,厅堂园亭,自北而南,首尾相衔,广深与庙基等。

按照西会馆总图的描述,神游当然要从大门进去。

2018年在网上看到一张汉口关帝庙的老照片,是大殿门口拍的,蔚为壮观。

汉口历史上有不止一座关帝庙,汉口山陕会馆被汉口人称为西关帝庙,在它的东边沈家庙先有一关帝庙(关圣庙,这个关圣庙除了地图上曾经有过,没有留下痕迹),故要加一“西”字,以示区别;有的人认为是山西陕西人建的关帝庙,故加一“西”字,我以为不是的,日本人出的书中直接将西关帝庙称之为关帝庙。

“河山千古英灵在,宇宙三分壮节悬”这副楹联《汉口山陕西会馆志》有记载,包括“山西一人”横匾、门口的一对石狮、大殿前的两根大铁柱。天下不会有这么巧合的事吧?我以为这就是关帝庙大门的照片。

东曰“礼门”,西曰“义路”,中曰“石栏水池”,左右曰“攀龙三斗”,铁旗杆自是,而石狮相对,而门楼高竖,额曰“山西一人”。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节选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关圣殿楹联

晚清这些庙宇建筑也是各帮会馆所在地。大殿进去后,经过厅堂,它的背面通常是戏台,关帝庙内唱戏,晚清民国汉口民众主要的娱乐活动,据说汉剧大师余洪元就曾在此处唱戏。

关圣殿戏台

下面两张明信片是武汉资深藏家皮忠勇的藏品,老外错将“关庙”当“孔庙”,汉阳、武昌均有孔庙,汉口当时只是街道办事处的级别,不配建孔庙,老外不懂中国的国情

古建筑的“勾心斗角”

戏台坐南朝北,大院里可容纳几百名观众,一般的观众站着看戏,地面铺着平整的石材,那时不需要购票入场;两边的厢房可以坐着看戏,边喝茶、边嗑瓜子,不是老板,就是贵宾。观众回头大约是在看照相机这个当时在汉口的外国人才有的稀罕物。

关圣帝君正殿

晨钟暮鼓,正殿的标配,供奉关云长的塑像,举行祭祀活动的公共空间。“陟降在兹”,楹联所书内容《汉口山陕西会馆志》均有记载。

春秋楼

这张图片是网友广济老古董张胜林1939年日本出版的常盘大定著《支那文化史》一书中找到的“汉口关帝庙”,以前研究山陕会馆的就只有这一张照片,但没有这张清晰,统称为山陕会馆一角,究竟是山陕会馆中的那一栋建筑?

我的解答是春秋楼。春秋楼在关圣帝君正殿的后面,供奉有关公夜读《春秋》坐像,这里也有一个院子,比前院小,会馆人员活动的处所。

至此,我们神游了关帝庙的主要建筑。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编辑:田联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