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天下 ▏瓷瓦描青万寿宫 寻访江西万寿宫 遥想汉口万寿宫

 人文武汉 2021-05-15

11月22日清晨,满载人文武汉团队师友的大巴又出发了。一路赶往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全国有记载的一千多座万寿宫的源头。此次江西的汉冶萍寻访交流活动,到了西山就有了寻根的意味。

“江西填湖广",多少湖北人的祖先就是从江西这片土地出来的。走进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飞升福地,感受赣文化的深邃,无疑是我们多年的向往。位于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新建西山逍遥山下的万寿宫,是许真君栖身修炼,得道飞升之处。

云南会泽万寿宫 李汉望摄

许逊,字敬元。东汉末年,其父许萧从中原避乱来南昌。许逊好道家修炼之术,曾拜吴猛为师,与郭璞结交。晋武帝时,任蜀郡旌阳县令,人称许旌阳。他居官清廉,政声极佳。八王之乱,许逊弃官东归,向谌母学道。此后云游江南斩蛟治水,为民除害,得道飞升。

东晋太元元年(376年)为了纪念他,当地乡邻和族孙在其故居西山建“许仙祠”,南北朝时改名“游帷观”,以纪许逊之功德。宋真宗升观为“玉隆宫”,宋徽宗奉行道教,赐名为“玉隆万寿宫”。后不断扩建,损毁重建。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同治年间重修,为中国道教正一道分支净明道祖庭。已有1700年历史,这就是玉隆万寿宫之缘由。

大殿左边大树为千年古柏

19307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经高安抵达新建区西山镇,红军总部设在玉隆万寿宫,并在此召开了“八一”起义三周年纪念大会,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武汉7中校园内的万寿宫遗存 田联申摄

大家高明殿拜谒许天师,抚摸斩蛟八角井,感叹真君手植埋剑古柏。走走逛逛,看看瞧瞧。儒生出身的许逊,为官“多惠政,有仙术,以斩蛟捍患,拔宅飞升”,成为古代中国人理想的典范,更是江西人的骄傲,乃至“豫章人祀之者遍天下。”江西人以许逊为护佑的“福主”,每往他乡,同乡辄谋于会馆建庙而祀之。虔信得到许真君的护佑才得以旅途平安。一以祀神,一以联谊,珍视同乡信义之谊。于是乎,随着江右商人的足迹,万寿宫也就遍布天下。

武汉7中校园内的万寿宫遗存

记得二年前,人文师友们寻访江西抚州万寿宫,就曾感叹武汉的万寿宫保留下来就好了。是呀!保留下来就好了。武昌的江西会馆早已沒了踪影,位于武汉市第七中学内的汉口万寿宫遗址也只剩几个柱础和老墙上的“文光西照”石额,也许还有那棵老银杏见证着汉口万寿宫的过往。

明清时期的汉口,是天下闻名的商品集散中心。湖北与江西比邻,是江右商帮活动的重要地区。“负贩遍天下”的江右商人,早早便将足迹踏上汉口,涉及汉口商业的方方面面。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对当时汉口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湖广,流传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说法。江西商人黄文植、胡赓堂、邹静轩、邹法荣等,推动了汉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邹协和”、“邹紫光阁”等老字号,讲述精彩的老汉口商业故事。作为江右商帮的精神寄托的万寿宫,同样也是汉口的会馆建筑最为宏壮者。

1933年《武汉指南》

汉口的会馆、公所曾多达200多所,其中,万寿宫尤其引人注目。《夏口县志》记载:“万寿宫,清康熙年间,由江西南昌、临江、吉安、瑞州、抚州、建昌六府各商号合组而成”。关于这座建筑,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一日《申报》提到:“至辛卯年后,该省绅商捐资重建。宏规式廊,华丽崇闳,推为通镇之冠。而门楼簷瓦,皆以景镇所产蓝描白磁,嵌镶铺覆而成。朓望一过,淡雅宜人。”

在道光年间,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也有“一镇商人各省通,各帮会馆竞豪雄。石梁透白阳明院,瓷瓦描青万寿宫。”的描绘。万寿宫占地约4000平方米,墙壁、屋顶采用江西瓷器制品,因而色彩鲜艳,金碧辉煌,可见当时万寿宫的规模和豪华。

清光绪汉口万寿宫

据说1891420日,张之洞在汉阳晴川阁宴请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时,就借用了万寿宫的锦帛挂幔、桌布等物品200余件。江西商人建会馆万寿宫,首先是敦睦乡谊,将省内外同乡扭成一股绳,铸造团队精神;其次是救济同乡,拿出资金扶危济贫,帮助同乡发展;再次是重视教育,许多万寿宫都办起学堂,培养人才;第四是文化娱乐,万寿宫普遍建有戏台,作为活动休闲的场所。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首克汉口,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入驻万寿宫,这里便成了东王府。东王杨秀清在这里指挥攻打武昌城达半个多月。在占领武昌以后,天王洪秀全及诸王齐集东王府决策顺江东进,大军直取南京的决策形成在这里。

1874年俄国人拍的汉口万寿宫

1924年,由江西旅汉同乡会会长黄文植主导,在万寿宫创办“豫章商务小学”。1934年,汉口警备司令部特务大队为掩盖盗卖存放在万寿宫大殿的军火罪行,纵火烧毁大殿。19388月,万寿宫大片房屋及后花厅被日军炸毁。1946年,江西商人用剩余建筑,将豫章小学扩办为“汉口私立豫章中学”。解放初,破败不堪的万寿宫由市民政部门接管。宫内文物如金丝披垫、围幔、八仙椅等作为太平天国文物被省博征集。

1953年,豫章中学改为武汉市第七中学,后为了学校发展,兴建教学大楼和宿舍,拆掉了剩下的建筑。尚余数块残砖片瓦保存在武汉博物馆。

人文武汉团队曾数次在万寿宫一带寻访,曾发现万寿宫一小段残墙以及部分带有铭文万寿宫字样的青砖。然而现在也难以寻觅了。所幸万寿宫还留有几张照片,一是在巴西国家图书馆保存着俄罗斯1874-1875年拍摄的一本相册中,发现二张可确定是汉口万寿宫的照片。

当时,俄罗斯政府向中国派出一支科学和贸易考察团,考察经由陆路进军中国市场的新途径,调查贸易的增长前景。考察团摄影师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拍摄了大约 200 张照片。

1874年俄国人拍的万寿宫

在汉口拍摄的照片中经考证就有万寿宫三层塔楼和万寿宫主殿内“铁柱宫”神龛照片。神龛的牌楼中央镶有“铁柱宫”的宫名;龛门上方有匾书“西江福主”。说明供奉的就是 “江西商帮”的“福主”许真君,取义于许逊“铁柱镇蛟螭”的典故。主殿匾额疑为“吾道群来”、“道冠古今”等。二是清末的一组汉口照片中,有一张标有江西会馆。现在也只有这三张照片,来反映当时的万寿宫了。

唉,可惜,汉口万寿宫的消亡,并不是个例。在因商而盛的大汉口,多少商人纷至沓来,创造多少商业奇迹;多少会馆、会所鳞次栉比,演绎多少城市篇章。现如今仅有一个没得到任何保护的元宁会馆外,居然再也找不到明清以来稍完整的会馆建筑。也没有反映汉口传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商业建筑展成。真的值得反思!

2016年,陈为军导演《城市梦》的摄影师赵骅老师手指有“万寿宫”三字的砖,不知被哪位市民收藏?砖所在的天水巷已拆。

前几年,在市区北搞了个仿古的汉口里,里面弄了几个所谓的山陕会馆、广东会馆,也有万寿宫。道是复原,其实就是聊胜于无,从侧面也可说明万寿宫在汉口的影响。大门的对联是这样写的:“艺聚堂琅额办京铜八省,源来赣水巧营商贾一家。”这幅对联应该是来至云南会泽万寿宫的大门。说的是八省到会泽采办铸币铜财,而江西商人独善此道。我不知它与江西商人在汉口的经营有何关系,这也许就是现今的文化悲哀吧。

2013年,武汉7中后面的万寿里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