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行且长,他们终将离开我们

 昵称75286221 2021-05-15

今日假期结束,小朋友们要重返学校。

小朋友每日早上坐学校的校车去学校。校车等候地就在小区对面,出小区门过门口的小马路即可。平时都是菲佣照顾他们的早饭再带他们下去等校车。今日,菲佣回乡还未回来。小朋友们于是早早地问了,今日是他们自己下去坐校车吗?

老大早就提出来这个要求,都被我们否定。虽然只是小马路,但也是马路,如果他们忘记看,那么......

这次,我按下心里的如果,那么,说那么,我陪你们下去,看你们过马路。老大不同意,希望他们自己下去。

其实教他们过马路看路已经有几年,老大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于是我点头了。小朋友们高兴得欢呼。

小朋友又问谁叫他们起床?他们是否可以自己准备早饭?我说我可以叫他们,也可以他们自己用闹钟。他们可以自己准备早饭,我将东西都放在他们可以够得着的低处。

老大于是兴奋地和我说好自己闹钟起来,再在厨房看好我将他们的杯子放在哪里,面包在哪,冰箱里的牛奶,黄油,果酱分别在哪里——以前,我们是不喜欢他们自行打开冰箱拿东西的,每次他们打开冰箱都会遭来某个大人的批评。

今天早上我的闹钟响了,我没起来,侧耳倾听隔壁小朋友房间的动静。听到他们起来的动静,两人说话的声音,又听到他们去客厅和厨房的声音,貌似一切顺利。忽然想起昨晚我忘了将他们的校服拿出来、不知他们找不找得到。半小时后,我起来。看到两个小朋友已经吃完了早饭,换好了校服,坐在沙发上看书等着出门。女儿甚至自己尝试扎了头发,只是扎得不好,我重新替她梳好扎好。

平时起床换衣服都要菲佣叫好多次,今天他们自己做,顺利极了。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对人类透彻了解的过程。

一个人从出生婴儿的一无所知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对世界的认知,学习发每一个音节,做一个表情,学习举手抬足甚至喜怒哀乐。许多我们想当然以为天生就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原来都是通过学习得到的。

了解了这个过程,我对人类充满了敬佩,也对为人父母之艰巨充满了感恩。

一个人能顺利地长大,长成一个还不错的人,真不容易呢,更不容易的是父母。

回到文首的情节,我所描述的是培养孩子独立的事件。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早早地独立。这不光是出自于解包袱——我不得不承认父母一定程度上有此心,谁想事无巨细照顾谁一辈子——而更因为我们都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去独立闯世界,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得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然而,我发现让孩子独立的过程考验的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父母的勇气。

孩子独立意味着离开父母的搀扶乃至视线,那么,世界上一切的风险、危险都要由孩子自己面对,自己处理。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在一步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比如,教孩子走路,教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刷牙,自己洗澡。这些独立的能力大多数父母都能自然地做到,因为,毕竟孩子还在自己的观察之下,也没有大的风险。

然而,再下一步,孩子的独立就要脱离父母的视线,危险性也越来越大了。

孩子会要求自己出去和伙伴玩耍,可能是去别人家里,也可能要求自己在小区里。尽管危险系数仍很低,但是此时父母脑海里冒出的是一百个万一。

我们住在新加坡,已经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度之一了。老大几年前就要求自己出去在小区里玩,然而,我们考虑到小区里到处的游泳池,虽然孩子会游泳,但是仍不禁想起许多的万一,和虽然十分少发生但毕竟存在的小孩溺水的故事。

第一次同意老大走到小区里的邻居家玩,我不让他坐电梯,而是走楼梯下去——因为,小孩独自乘电梯并不安全——然后,我在窗口看着他走到邻居家的楼里,收到邻居发来的短信说孩子到了,我才放心。后来开始让他自己坐电梯,叮嘱万一电梯发生故障,要按电梯里的红色按钮等待援助。

再逐渐地,允许老大和邻居孩子一起在小区里玩。

一些朋友的孩子开始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放学了。老大也要求了几次,我们始终没有答应。虽然知道孩子迟早要迈出这一步,但我们还是不放心孩子自己过马路,看站。

我开始训练孩子。只要我有机会和他们步行出去,我让他们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观察他们过马路时有没有看车,红绿灯有没有注意。

直到几个月前,我才又往前走了一步,周末孩子去学校兴趣班时,我将他们送到公共汽车站,送上车,然后他们俩自己坐车,看好站,下车。

我总结了一二三四点,第一在车上不要玩,注意看站点;第二下车后要相互确认两人都下了车,下了车之后立刻往前走一步远离车子,以免车子启动碰伤;第三走去学校时一定要在人行道上,不要下台阶走到车行道,两人要一起走;第四万一下错了站,呆在原地,请周围的大人帮助给妈妈打电话,一定不要自己去找路再上车。

我再将我的名片每人一张放在了他们的书包里,再确认他们俩都能背下来我的手机号码。

第一次将他们送上了公共汽车,两个小朋友有些紧张,我的心也悬着。走到家里一直看着手机,计算着他们应该到了很久了,手机没有响,那么应该是没事吧。

这样做了几次后,小朋友们对自己坐车去学校很有信心了,我也不再担心了。下一步需要培养他们自己坐车回来;再下一步需要培养他们自己来回公共汽车站;再下一步需要培养他们自己坐车去朋友家玩。

还有家务。整理房间,扫地,拖地板,洗碗,叠衣服,洗衣服,晾衣服,套被子,切菜,做饭等等等等——我努力回忆以前父母怎么教会了我做这些又让我完好无损没有烫伤切掉手指,觉得我的父母挺勇敢也挺有方法的。这些家务在现在长期有保姆的时候不一定有必要,然而,又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都是基本的生存能力,我想学会它们不仅是学会了家务,更重要的是让一个人有了动手能力,头脑灵活,而不是一个光会读书娱乐的呆子。

曾有人说,孩子从出生就是为了准备分离。

接受分离不是孩子的事。

到了该远走高飞之时,孩子都是兴奋地、迫不及待地飞出“牢笼”,而不舍的、担心的、放不下的是父母。

路行且长。无论我们将后与孩子多么近,孩子终将过他们自己的生活。为人父母能做的最好的是为孩子将来更好地过好他们的生活做好准备。

教会他们应该会的,然后,放孩子独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