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5日,还有20几天就要高考了,对于那些志在考取名牌大学的学生而言,都在做最后一搏。 然而,有这么一批人,他们由于平时表现优秀,在某些方面成绩优异,提前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了,不用再参加高考。 据“光明网”报道,江苏共有142名高中生被20所高校拟录取,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信息。 <1> 南京外国语学校被保送123人;(清华北大共录取28人,剩余人被其它高校录取) 清华大学12人,1人非语言类; 北京大学16人,3人非语言类; 其中语言类24人,非语言类4人 <2>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被保送12人;(无清华北大) <3>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被保送2人;(清华大学) <4>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被保送1人;(北京大学) <5> 江苏省天一中学被保送1人(无锡);(北京大学) <6>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被保送1人(无锡);(北京大学) <7>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被保送1人;(北京大学) <8> 徐州市第一中学被保送1人;(北京大学) 我们从这份榜单中可以得出如下两点重要信息: 【1】南京外国语学校(含仙林分校)被保送学生之所以多,主要是因为“语言学习上”占了优势。 他们在英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西班牙语、印地语、法语、缅甸语、俄语等方面有其它高中学校所没有的优势。 倘若抛开语言类,单靠奥赛实力,那么南外的优势也就不大了,但也很厉害! 【2】被录取学生所在的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苏南地区,苏中、苏北仅1人。 苏南地区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除了“镇江”没有外,其它四市皆有。 苏中、苏北共8座城市,仅靠徐州一家撑着,免去了零的尴尬。 不得不说,苏中和苏北在保送这块还是弱一些。 网友们看完后,不淡定了,尤其是江苏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老穆就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言论与大家分享,如下: 【网友1】为什么没有南通?为什么没有淮中? 【网友2】怎么都是南外的学生?太厉害了。 【网友3】南外有多少高考生?保送就123人,真是英才辈出啊! 【网友4】各地都有外国语学校,为何南外这么吃香? 【网友5】寒门子弟还有机会吗? 【网友6】农村的娃输在了起跑线上。 看完这份榜单后,或许有人要说:“苏中、苏北不是有很多名校吗?比如淮阴中学、南通中学、姜堰中学、沭阳中学等,为何这次没有一个名额呢?” 老穆想说,苏中、苏北主要能力体现在高考上,对于保送这块,的确不是很擅长,但是,倘若翻看历年的保送情况,苏中、苏北也是有名额的。 对于南外的突出表现,或许有人要说:“农村的娃输在了起跑线上。” 说句实话,对于接触外语、学习外语这块,农村的娃的确比不过人家,这是事实,也很现实。 那么,为什么比不过人家呢? 我想,最主要原因是钱和资源。但是,老穆想说,我们为何非得跟人家比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高考啊! 老穆认为,高考是最公平的舞台,也是成本相对较低的舞台,这对于农村娃而言,真的是大好机会。 所以说,农家子弟只要努力,机会还是有的,并且很多,不是吗?我们为何要妄自菲薄?我们为何非要跟人家比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呢? 纵观历届高考,哪一届没有寒门子弟通过高考实现逆袭,考入名校的故事?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而不是去抱怨寒门无机会。 寒门可以出贵子,您觉得呢?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