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庄有禄作品丨吴起崛起的密码

 梅雨墨香 2021-05-15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陕北西北高原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山峦,在头道川和乱石头川交汇处,亦即洛河的源头,坐落着一座遐迩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吴起镇,因战国时魏国大将军吴起在此屯兵戍边、以御强秦23年而得名。隋、唐时期在此设立洛源县;清末民初,这里先后划归定边、靖边、保安等县管辖。20世纪大革命时期,这里是陕甘边根据地的一部分。1942年陕甘边区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吴旗县。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以大将军吴起的名字命县,既传承历史文化遗脉,又寓意着吴起各项事业的腾飞与崛起。

我知晓吴起的大名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读初中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语文老师专门介绍了长征的伟大意义,特别说到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吴起镇。从此,吴起镇的大名便深深地植入脑髓,挥之不去。2000年仲秋和2018年孟夏,两次到延安出差,皆因时间仓促,未能到心仪已久的吴起县一睹芳容,甚感遗憾。时间的脚步行进到2021年季春时节,终于有幸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吴起大地,感觉格外兴奋,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从西安乘动车去延安,再转乘中巴车去吴起。中巴车在延吴高速路上行驶两个小时左右,便来到吴起县城外围。在县城东入口处,矗立着大将军吴起雕像:身披战袍铠甲,两目远视,表情凝重,右手叉腰,左手紧握剑柄,身材魁梧,庄严肃穆,威风凛凛,视之肃然起敬,耳边仿佛响起两千多年前吴将军率领魏国将士奋力抗击强秦军队的喊杀声,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中巴车顺着洛河右岸街道迤逦慢行,只见整座县城背倚青山,宛若婴幼儿躺在摇篮中酣眠。洛河两岸楼房林立,鳞次栉比,装饰新颖,吸人眼球。洛河内溪流潺潺,清澈见底;行道树高低错落,郁郁葱葱,仿佛列队的士兵,向游人们招手致意;大街小巷,十分整洁,花草葳蕤,见不到一根烟蒂和一片纸屑;车辆行驶和停放有序,未见拥堵现象发生;来往行人,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显得十分自信,充满朝气……

目睹眼前的一切,彻底改变了多年来对其的臆度:蜗居黄土高原一隅,被童山秃岭围抱,到处黄沙弥漫,房屋破旧,垃圾乱丢,居民灰头土脸,卫生意识差,交通闭塞,秩序混乱,不堪入目……想到此,我不禁脸皮发烧,痛恨自己目光短浅,孤陋寡闻,思想陈旧,可悲可笑至极。而今的吴起县今非昔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荣获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全国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等桂冠,令人刮目相看,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当地向导的介绍启发下,我感到吴起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具有迷人的传奇色彩。为了解开吴起进步神速的密码,我以当地向导为师,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由。向导为了满足我们的渴求,笑容可掬地带领我们参观了吴起革命纪念馆、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吴起县图书馆,以及部分街道、社区和机关事业单位等,令我们眼界大开,心灵受到洗礼,认识得到升华,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的种子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便在这里播种生根发芽生长,为今天的腾飞奠定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1934年2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境内的白豹川、杨青川、脚扎川、水涧川、卜罗寺川便开辟为苏区,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同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并成立了赤安、定边、西靖边3县苏维埃政府,境内的白豹川一带为赤安县五区,杨青川一带为六区。1934年7月,保安游击队在吴起地区成立了赤卫军,有基干队员80余人,普通队员100余人,配合红军打游击,建立起第一支群众武装。1934年12月,赤安县六区区委在宁塞川走马台组建中共赤安县六区一乡党支部干事会,指定刘景瑞为支部书记,时有6名共产党员,成立了吴起境内第一个党支部。

1935年5月中旬,陕北红26军第二团解放了吴起镇。到1935年底,吴起境内除头道川、二道川和周湾罗涧河沿岸属游击区外,其他全部为西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等率领红军7000多名将士,在此驻扎13天,先后召开4次重要会议,打了一个大胜仗,叫切尾巴战役,全歼敌六师十七团,击溃另外3个团,彻底站稳了脚跟。在10月25日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上,毛泽东热情洋溢地总结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郑重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由此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掀开了历史崭新一页。

13天日子虽短,但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红军纪律严明,不进民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得群众欢迎。露宿在头道川倒水湾的红军跟当地老百姓张宪杰家借了一口缸煮饭,不小心把缸烧裂了几道口子。红军战士按照新缸的价钱赔给张宪杰两块银元。张宪杰觉得这口缸意义非凡,把它重新箍好小心地保存下来。1966年吴起革命纪念馆建成后,张宪杰把这口泛着淡淡蕴黄色的缸赠予纪念馆,被人们称为“红军锅”。现为国家三级文物,受到精心保护。另外,徐特立冰河救人,群众收养护理红军伤员的感人故事,至今还在吴起群众中广为流传。

当时,为了迎接中央,支援红军,吴起人民在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积极主动腾窑洞,筹军粮,做军鞋,缝棉衣,救伤员,上演了一幕幕慰劳红军的动人场景,大力弘扬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从定边、靖边、志丹和华池4县各划出一部分,新设立了“吴旗县”,下设6个区,33个乡。从此,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荒种地,组织变工队,发展农牧业、手工业和运输业,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其中马玉祥出席了边区劳模会,被评为甲等劳模),打造成大名鼎鼎的根据地模范县,为陕北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重大奉献。

解放战争时期,3万多吴旗人民全力以赴为战勤服务,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形成了一条运军粮、军鞋、弹药和伤员的慰劳大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出应有力量。据统计,1946年9月至1949年8月,吴起境内共输送新兵1145名,出担架8684人次,牲口2000余头次,做军鞋16400双,炒干粮750000斤,进一步彰显了无私奉献精神,再一次诠释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英明论断。

吴起有着辉煌的昨天,她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地而彪炳史册。今天的吴起人民 ,精心建设了吴起革命纪念馆和中央长征胜利纪念园,让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代代传扬;投巨资建设一流的县图书馆,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继承艰苦奋斗、一往无前、永创伟业的革命传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建设出美丽的新家园,向着更远大的目标迈进。正如当地一位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快板词所描述的那样:

打竹板,响连天,富裕吴起人称赞;
党的政策领航船,城乡处处喜讯传;
新农村,不一般,农民日子赛蜜甜;
石油业,更抢眼,由弱到强做贡献;
农副开发有特点,特色食品无污染;
条条大路日益宽,私家小车已普遍;
惠民工程春光暖,养老医保多亮点;
农村老人政府管,义务教育十五年;
全县人民总动员,跨进国家百强县。

……

行文到此,我想,我已经找到了吴起崛起的密码。


作者简介:庄有禄,安徽省霍邱县人,大学中文系毕业,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89年以来,先后在省内外50余家报刊和20余家微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1000余篇,120多万字,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在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散文集《古蓼情思》《心灵家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